2016 年春天,一場名為「 The Next New 」的活動席捲華人時尚圈:國際高檔時裝品牌連卡佛( Lane Crawford )於 4 月 6 日以及 8 日,分別在香港、上海推出展示會,凡是在香港或中國大陸註冊、經營時間少於3年的品牌都可報名參加,登上時尚鎂光燈聚焦的舞台。特別的是,除了男裝、女裝、家居和配件設計師外,還擴大對「創意人選」的定義和甄選範圍:除了傳統認知中的服裝設計師,對美食、美容及禮品有優秀見解和作品的創業者、攝影師、藝術家、作家及導演皆可參加,連卡佛這扇大門,隨時為喜愛創意的靈魂而開。
這並不是連卡佛第一次舉辦類似活動。 2015 年 6 月,就曾推出名為「 Platform 」的人才招募活動,包括陳安琪( Angel Chen )、由陳景熙( Calvin Chan )與鄞子欣( Joyce Kun )創立的 The World Is Your Oyster 等一共38位新銳設計師脫穎而出,新人和跨國時尚巨擘之間陸續展開合作,同時,連卡佛也藉集團成立165周年的機會,邀請多位中國籍設計師入駐,設計周年慶裝置藝術、櫥窗和展場布置。目前包括王汁( Uma Wang )、JINNNN、李鴻雁( Helen Lee )、Chictopia、Comme Moi、Ffixxed Studios等數十位中國設計師的作品均在連卡佛旗下販售,媒體將其譽為「中國設計師在國際時裝業的重要推手」之一。
是怎樣一家公司,以發掘中國新銳設計師、推動中外時尚接軌為重要策略?這家國際公司背後的決策人又有著怎樣一張面孔?
出生商業世家,迷戀時尚的孩子
連卡佛, 1850 年由蘇格蘭商人連先生( T. A. Lane )和尼尼安·卡佛( Ninian Crawford )創立於香港,是當時香港第一家百貨公司。 20 世紀歷經多次轉型,於中期逐漸轉向奢侈品銷售,至 1978 年,珠寶銷售已佔總銷售金額6成, 2003 年,企業轉售給環球航運集團創辦人、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的女婿吳光正,由吳光正的女兒吳宗恩出任總裁職務,幾年後,吳宗恩正式接棒,在眾人關注下接下連卡佛集團主席職務時,她還不滿 30 歲。
吳宗恩,媒體更多時候稱呼她為 Jennifer Woo ,出生於 1970 年代末的香港。在出生前不久,爺爺包玉剛以 1,377 萬噸的載重,成為「世界船王」,他不僅是 1970、1980 年代的香港首富,還被《亞洲週刊》譽為「香港首位世界級商人」,父親吳光正同樣出身浙江書香門第, 1973 年與包玉剛二女兒包陪容結婚後就積極涉入家族事業, 1975 出任環球航運集團董事,在包玉剛逝世後,更接下九龍倉集團董事會主席職務。在吳宗恩成長過程中,她不僅見識長輩為了事業打拼的身影,更耳濡目染,了解打理跨國企業該具備的眼光和格局。
「在我家族中,只有我是迷戀時尚的孩子,」她對於時尚產業的關注,從小就生了根,但從「迷戀時尚」到「掌舵時尚」,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和多數企業後代一樣,吳宗恩中學時便離開香港赴英國讀書,之後進入美國衛斯理學院( Wellesley College )主修心理學,「我的心理學教育背景事實上對現在的工作大有裨益,」多年之後,她曾經這樣分析:「在公司裡,其中有一重要任務就是要維護、協調好各方的人際關係,畢竟對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員工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心理學專業讓我更能認清自己,並瞭解他人,從而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重回中國大陸,瞄準潛力市場
海外經歷讓吳宗恩有著西方人的開朗,對事業也有獨到見解。 2007 年 7 月,身為集團總裁的她此時宣佈連卡佛最重要的計畫:為了開拓中國大陸市場,集團將於 10 月在北京開設第一個專門店。當年,這在時尚圈和媒體圈都引起不小討論─這家位於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的新店,占地8萬平方英尺,投資金額高達3億港幣,將為顧客帶來超過 600 種國際級設計師作品和當代時裝名牌產品,其中有一半的品牌是首次登陸大陸市場,明顯看準北京奧運的龐大商機和未來潛力而來。而這只不過是年輕總裁發展藍圖中的第一步,吳宗恩對媒體表示,未來 5 年,連卡佛要在中國主要城市開設多家全資擁有的分店,如今看到的北京店,只是連卡佛「登陸」的第一站。
除了讚嘆,更多的恐怕是懷疑,其實這家老牌精品公司在海外市場並非一帆風順,衝出香港本土的連卡佛,頻頻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第一家海外分點在新加坡.誕生於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壽命只有兩年, 2006 年底,入主上海6年的連卡佛黯然退場,不到半年, 2007 年春天,連卡佛杭州和哈爾濱的分店也面臨關門命運。香港中產以上消費群對於連卡佛具高度認同,上世紀「到連卡佛買吧!」的廣告詞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幾十年來,不論香港本土華人或歐美人士要買頂級舶來品,必至連卡佛報到,但這張牌飄洋過海來到千里之外,顯然是失靈了,許多大型商家即便沒悠久歷史,但靠著砸重金大規模宣傳,也能快速進入「時尚地標」的地位。
面對這些質疑,吳宗恩顯得從容而淡定。她指出,此前發展失利的關鍵原因,是連卡佛過去在大陸採取的是特許經營模式,而並非「全資直營」的方式,經驗顯示,特許零售的經營並不符合在中國大陸市場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終止這幾家零售店,不但非關退出大陸市場,反而往前站了一大步——特許店退出市場,正意味著集團直營的、以新型態模式營運的連卡佛將和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轉虧為盈的逆轉女王
現在,回過頭看連卡佛的業績數字,在吳宗恩掌舵前後,無疑帶來劇烈的改變。 2003 年她走馬上任,這間百年老店正受著虧損煎熬。那一財務年度,連卡佛虧損了3,870萬港元,被迫將股權抵押給信託公司以獲得現金。在此嚴峻情勢下接手,吳宗恩毫不遲疑,斥資2億港幣在中環金融商圈打造連卡佛全新旗艦店,這不是傳統認知下的百貨公司,而是能給消費者「五星級消費體驗」的時尚廣場,她堅持讓員工一律接受五星級酒店培訓,將來客當貴客,並親自前往各大品牌發布現場與賣家簽定協議。這間店鋪位於精華區,附近百貨雲集,爾後卻成為連卡佛旗下利潤最高的分店,不但香港媒體稱她為「逆轉女王」,《時代 Time》雜誌甚至將她評選為「亞洲十大年輕時尚創意才俊」,入選原因是「擁有銳利商業眼光」。
年紀輕輕,卻不躁進,吳宗恩對於品牌和時尚有自己的看法。1999年開始便在連卡佛一線打拼,掌舵之後她對企業的銷售模式和服務細節進行了全面改革,除了豐富的國際大牌,還有會員咖啡館、精緻妝容、訂製服裝、形象設計等服務,使連卡佛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除了既有的「購買」更添加了「服務」以及「體驗」。「我們必須總是搶盡先機,時尚行業需要那些總是竭力尋找新鮮事物的人,」在採訪中,吳宗恩強調:「一旦你停止這樣做,顧客就會對你喪失興趣,所以我們要讓店裡一直煥發勃勃生機和新鮮感,讓顧客感到與眾不同。」零售之所以特別,在於它和消費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創新之所在,成長之所在,這是業內領導者必須銘記的金科玉律。
頂尖人士任代言人,打造創新品牌形象
2011年初,連卡佛宣布在於上海、北京和成都設點,如今,除了在香港的6家店、北京2家店,上海和成都各有一間店,在形象打造上,除了以超級名模或人氣偶像擔任代言人,更邀請來自各行業的拔尖人物和連卡佛攜手,例如舞蹈家譚元元,廚藝冠軍魏瀚和張冰。這些,都進一步強化品牌創新的形象。展望未來,中國已經不再單純是市場,而是時尚生力軍的原生地。從打造五星級消費體驗,到挖掘在地人才,在香港成功翻身之後,吳宗恩如何帶領連卡佛在中國大陸持續飛越、再創佳績,不僅時尚圈,整個亞洲市場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