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Passive Investing is Overrunning Active

被動投資當道

Passive Investing is Overrunning Active 被動投資當道

低成本、免除情緒的被動投資影響力與日俱增,主動投資的未來是否黯淡?

Text/李紹廷,Michael Lee

2007 年 5 月,知名投資人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波克夏公司股東大會上公開宣布,願意拿出100萬美金打賭──未來10年避險基金績 效無法超越標準普爾500指數所代表的整體市場。門徒合夥公司(Protegé Partners LLC)的創辦人暨總裁泰德‧西德斯(Ted Seides)決定挑戰巴菲特;資產規模約 35 億美元的門徒,專門替客戶挑選由避險基金組成的 組合式基金(Fund of Funds),門徒選了旗下 5 檔組合型避險基金,巴菲特則選擇美國指數基金業巨擘 Vanguard 的標普 500 指數基金(S&P 500 ETF)應對。 2017 年二月底,巴菲特在給波克夏公司股東信中披露,過去九年來標普 500 ETF 績效為 85.4%,換算年化約 7.1%;對照組的 5 檔組合基金同期績效最高 62.8%、最低 2.9%,加總年化僅 2.2%,模仿市場的指數型基金可謂完勝。巴菲特認為,投資人為主動型基金所付出的管理費或績效分紅,長期並無法帶來相對應的投資績效;最大贏家反而是坐領高薪的華爾街經理人。

主動投資的殞落?

金融時報指出,2005 年至 2015 年期間,約 83% 的主動式基金無法打敗對應的市場指數,其中 4 成更因績效不佳而被迫清算。Vanguard 集團創辦人約翰‧柏格(John Bogle)也統計 1968 至 2006 約 39 年期間,標普 500 指數表現超越近六成大型主動管理基金;如果把期間因績效不佳而被清算之基金計入,指數策略的相對績效更因數據中的生存者誤差(Survivorship Bias)而被低估。根據美林證券統計,多頭資產管理之下的被動式基金投資佔比,已從 2009 年不到五分之一,上揚至 2015 年約 30%。國際信評機構 Moody's 更認為,代表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將於 2021 至 2024 年期間資產占比提升至 50%,成為市場中的主要力量。

被動投資的優勢

被動投資或 ETF 的優勢,主要建立在手續費與管理費低廉,背後隱含了市場具有充分效率的假設。相較 50 年前,今日的投資市場已過度擁擠; 金融時報統計,如今有超過 300 家大型經紀商在主要的市場撰寫分析報告,專業投資者從 5,000 位爆炸成長至一百萬;全球的特許財務分析師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從無到有,如今人數已超過 13 萬,不包含其餘 20 萬正準備通過考試的候選人。更不用說今日科技進步,投資人可在任何地方參與公司線上法說會,隨時下載最新訊息與資料;法人的高頻交易更隨時虎視眈眈尋找套利或價格發現的機會。巴菲特強調:「主動型基金內有很多人才,但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的努力互相抵銷;他們的努力無法戰勝他們施加於投資者的成本。」此外,由於主動型投資人常常要面臨人性的考驗,包括恐懼、貪婪與缺乏耐心等等,也導致多數主動型基金報酬率遜於指數型。 由於整體投資人扣除交易成本前的報酬,必定相等於整體市場的報酬。根據 Vanguard 網站揭露 ETF 平均費率約 0.18%,遠低於市場平均 1.01%,多數股票型基金達 1.5%; 避險基金更收取超過指標收益之 20% 做為績效分紅。指數型基金投資人付出遠低於多數投資者付出的交易成本(如管理費與低周轉率等),其長期報酬至少可勝過一半以上投資人。透過一個簡單的例子可看出成本在長期投資中的重要性──根據華頓商學院教授傑瑞米‧西格爾(Jeremy Siegel)統計,美國股市自 1802 年至 2012 年以來,扣除通膨後實質年化報酬率為 6.6%, 優於公債之 3.6%。我們假設投資人投資1萬美金於美股 ETF,扣除 0.2% 費用後之報酬率假設為 6.4%,30 年與 50 年後分別可拿回 6.4 萬與 22.2 萬;同時,另一組投資人投資相同金額於美股共同基金,假設長期賺取市場報酬,扣除 1.5% 費用後報酬率為 5.1%,30 年與 50 年後分別為 4.5 萬與 12.0 萬;指數型基金相較共同基金多賺了 45% 與 85%,中間的差異僅在於較低的成本。從此例可看出長期投資「複利的神奇效果」,以及成本如何侵蝕投資報酬率。

定期定額的迷思

近年搭配指數型基金興起之定期定額投資,也是被動投資的代表;強調把投資當成儲蓄,透過定期買入股票型基金,長期可享受優於固定收益之報酬率。定期定額背後隱含的假設是──整體股票市場長期是上漲的。然而,過去的狀況不可線性推論未來,況且過去僅兩百多年的股票歷史,很可能並不適用於未來;此外,儘管股價長期上漲,但投資人很可能需要十年以上投資期間才可回本。例如投資人如果從 1998 年起定期定額投資美國標普指數,到了 2008 年底仍虧損約三分之一;投資人在這 10 年間需要經歷數次人性考驗,通過考驗後才能享受接下來 10 年多頭行情。

投資需要美德

所有正確的投資方法都需要美德,例如耐心、嚴謹分析、常識判斷與克服人性等。主動投資也並非不可取,市場上仍有少數長期贏家,透過價值投資賺取了大量財富。傑瑞米‧西格爾教授在著作中也整理出近年研究,發現長期打敗大盤的因子包括高殖利率、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與小型股,其中股價淨值比與公司規模為主要因素。統計自 1957 年至 2012 年期 間,美國小型價值股每年創造約 17.7% 報酬率,遠高於同期標普 500 指數之 10.1%。此外,市場也仍需要主動型基金去發掘價格錯誤,以維持市場的效率;如果未來被動投資成為市場主流,相信主動型基金的春天也將會到來。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