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The Circular Economy

環保循環經濟學

The Circular Economy 環保循環經濟學

廢棄物終結時代推動新工業革命,資源價值及使用效率如何被最高效運用, 便是未來經濟發展之重點。

Text/潘怡蓁,Nadia Pan、林佩璇,Filia Lin

資源終將告竭,產業發展該何去何從?聯合國統計,依照現用人類使用資源的模式,到 2050 年全球礦物、礦石、化石燃料及生質資源年消耗量將達 1,400 億噸,為目前之 3 倍。而在新興市場(尤以中國及印度)發展逐漸加快,這將加速原物料的需求及價格成長。不論是油、金屬或穀物,價格都比 20 年前都高出許多。例如油價由 2000 年的每桶 28 美元幾經漲跌來到目前每桶 51 美元,而鐵礦砂也從 2000 年的每公噸 12 美元漲到現今的 89 美元。長期來看,這漲勢難以改變,對全球產業及經濟發展都是一大隱憂,也迫使人類去重新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發展永續經濟(Sustainable Economy)。

從資源消耗到循環永續

傳統工業線性經濟──取用(take)、製造(make)及丟棄(dispose) ,浪費了大量的材料。以電子垃圾為例,聯合國大學研究指出 2014 年全球電子垃圾量高 4,180 萬噸,只有 17% 被回收再利用,其餘多被隨意丟棄或掩埋,且經過粗糙地拆解後的原物料價值多半只有原來的 5%。 但這些廢棄物內含極多貴金屬及原物料,預估可利用價值逾 400 億歐元。可見現今環保 3R 原則 「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回收(Recycle)」的回收體系已不足夠。而循環經濟則是將 3R 原則為本再延伸至「重新建立商業模式(Remodel)」與「重新設計(Redesign)」, 訴求從設計源頭,利用創新設計、材料、製造方式、商業模式來延長產品 壽命、提升資源價值、節省資源成本,讓業者在享有利潤後能持續投入新資源,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回收體系需改造

循環經濟是以回收系統為基石而向外延伸的新商業概念,回收越有效益,規模越大,成本越低,就有越多的再生原料回到生產鏈。但目前回收體系的低效益反成絆腳石。各國雖已建立回收系統,但相關業者多半是中小企業,即便有補貼,也不願發展新技術。隨著產品越趨複雜,拆解難度越高,廠商再難以煉出質佳的再生原料,若遇上原物料下跌行情,更讓業者 不符成本,乾脆直接低價賣到開發中國家,卻反而造成當地龐大的汙染。 可見,建置循環經濟的首要重點便是改善回收體系,這除了需政府制定更嚴格的法規,企業也需有更積極的作為,例如改變產品設計是其更易回收或是自主建構封閉式的回收系統──蘋果的 Apple Renew 計畫,即是將全球各地消費者送回店裡的手機自主拆解後,提煉出貴金屬再重新使用。 2015 年蘋果就從 9 千萬磅的回收產品中提煉出 6 千萬磅貴金屬,光黃金就超過 2 千磅,價值超過美金 3 千萬。

集眾產業之力來推動

許多企業都也在內部導入資源回收的概念,像是面板廠及晶圓廠的水資源回收系統。但當企業內部的回收效益在經濟可行下已達最佳狀態,再往上提升的空間有限,因此需透過產業鏈上下游或是集結不同產業一起合作,建立更有效益的循環體系,讓 A 產業的廢棄物成為 B 產業的資源──如中鋼將汽電共生廠生產時的大量蒸氣賣給化工廠。丹麥的卡倫堡產業共 生園區(Kalundborg Symbiosis)則有更極致的表現,在單一產業園區內有鍊油廠、生技廠、電廠、石膏廠、甚至是畜牧業,不同產業之間能資源互補,減少額外的原物料投入之餘更將廢熱提供給周遭的住戶使用,形成共榮的良性循環。

落實循環經濟的五大方向

麥肯錫在 2016 年 10 月發佈的報告中,進一步提出要落實循環經濟可從五大方向著手:再生(Regenerate)──使用再生能源或再生資源做的材料,例如使用利樂包(Tetra Pak)來取代了鋁箔包;分享(Share)──透過產品租賃或共享來提高產品使用率並延長生命週期,如飛利浦的「Pay- Per-Lux」的照明租賃服務模式,讓店家根據照明用量來付費,燈泡壞了後由飛利浦回收維修後重新再出租;優化(Optimize)──透過新科技來優化產品使用率,如智慧家居系統;封閉式回收體系(Loop)──企業自主架構封閉式回收系統,如前文所提及的 Apple Renew 計畫;交換 (Exchange)──使用新技術來取代舊生產技術,以提升原料使用效益及降低廢棄物產生,如蘋果研發 Liam 機器人來執行手機拆解,過程只要 11 秒且良率達 97%。

轉型之路漫長,政府干預與政策至關重要

轉型過程中,某些傳統產業勢必會受影響,但也帶動新科技及新產業的發展,如再生材料、物聯網、共享經濟等。麥肯錫估計透過循環經濟,歐洲到 2030 年光在天然資源上的支出就可降低 32%,節省 6,000 億歐元。果實看似甜美,但成本卻也高昂。英國政府估算光是建構一個有效率的回收系統要花費約 140 億歐元,整體歐洲約需 1,080 億歐元,可見發展循環經濟亟需國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除了建立完善管理和監督的機制、更重要的是利用補貼、減稅、或罰款等各種誘因讓企業投入新技術的開發,擴大經濟體來提升利潤。這條轉型之路雖然漫長,卡倫堡的產業共生園區也是經過 50 年的發展才有現今的規模,但不得不為之。就如同蘋果所說:「我們無法製造天然資源,所以我們更應透過創新,確保每份資源都能被物盡其用。」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