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四屆互聯網大會於 2017 年 12 月在浙江烏鎮舉辦,除了全球科技業大咖如蘋果、微軟、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執行長冠蓋雲集的熱鬧場面外,大會也發佈了幾個耐人尋味的數字:在全球 38.9 億的網民中,中國就佔了 7.5 億,居全球第一。2016 年大陸數位經濟規模總量也高達 22.58 兆元人民幣,占 GDP 比重 30.3%。
全球第一的數位經濟體
目前中國約有 5.14 億的網購用戶,約每 10 個網民便有 7 人參與網購、每 3 個手機網民便有 2 個使用行動支付。中國行動電子支付早已成為大勢所趨,2016 年中國電子支付市場成交金額達 90 兆美元,反觀美國市場只有 1,120 億美元,前者成交金額量竟是後者的 80 倍。中國網路經濟的爆發性成長其實早有脈絡可循,在 90 年代到 2000 年網路泡沫破滅之前,中國的網路企業全部都是美國式的仿製品:從新聞門戶、電子信箱,到搜尋和即時通訊工具,無一例外。
與美國不同的是,當網路作為一種新的技術被引入中國時,這個國家正在轉變成一個徹底世俗的商業社會,網路在中國是直接進入一個完全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商用階段。但東西方的文化和消費差異又使中國網路的商業應用提升到一個美國都自歎弗如的境界,比起美國人,中國人更喜歡利用網路分享,更樂意購買虛擬道具,對網購的熱情顯然更大。早在 2011 年,中國網民在社群網站的使用量即超越美國;2014 年時,中國網購金額佔全國零售總額的比例也 超過美國 4 個百分點。中國金融業長期的故步自封更是讓像支付寶和螞蟻金服等以網路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輕易找到線上支付和重建信用關係的突破口。以近 4 年來中國行動支付市佔率從 7% 倍增到近 4 成的騰訊金融為例,在 2014 的春節,騰訊透過微信(WeChat)推出的虛擬紅包功能讓用戶們向親朋好友分送分包,當年一個月內微信支付用戶便從 3,000 萬增加到 1 億,2017 年微信用戶更在除夕當天共收發 42 億個紅包。騰訊金融的快速成長反應的即是中國獨一獨二的網路文化:以大量用戶為中心的共享和行動支付消費文化。
BAT 的未來
在中國網路發展史上,有過 3 次重大的生態重整。第一次在 1999 年前後,以新聞門戶為基本業務,出現了新浪、搜狐和網易的三巨頭。2007 年後,出現了以應用平台為重心的生態重整,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分別從搜尋、即時通訊工具和電子商務 3 個方向出發,在 2010 超越了舊有的新聞門戶三巨頭,也因他們的英文名稱被和稱為「BAT」。2012 年開始,智慧型手機的異軍突起使網路的用戶重心從電腦端迅速向行動裝置快速移動,形成了第三次生態重整, 但 BAT 的優勢仍然持續。三雄中,以騰訊的營收能力最強。這個以 QQ 起家, 以微信將近 10 億用戶為中心的公司,在短短 20 年間透過不斷模仿和改良對手產品功能,和一系列有效的戰略性投資,在 11 月是市值一度超過 5 千億美元, 成為亞洲第一家達到此里程碑的公司,也成為全世界市值第五高的公司。
儘管騰訊靠著「王者榮耀」、「英雄聯盟」遊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但騰訊仍持續積極開發以娛樂為中心的內容業務。從中國最大的線上閱讀平台,到佔了全中國 42% 市佔率的騰訊影音,和一連串的跨國戰略投資併購(Riot Games 「英雄聯盟」的開發商,Snapchat、Spotify、Tesla), 馬化騰的戰略思維一向是提供更多的娛樂選項和功能給 QQ 和微信全球超過 18 億的用戶,讓他們透過手機就可以在泛騰訊網路系統裡滿足所有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騰訊同時製作並投資一系列如「金剛:骷髏島」和「神力女超人」等電影,企圖在國際電影市場建立起騰訊的品牌。另一方面,騰訊在 AI (人工智慧)和 VR(虛擬實境)方面也有所深耕。公司在 2015 年就開始投資 VR 技術,2016 年更與高通合作建立一個創新中心,目的就是為中國玩家開發 VR 和 AR 遊戲。公司計畫在近期推出自己的 VR 頭盔,將與自家的遊戲影音系統 Ministation 做結合,以騰訊全球遊戲霸主的地位,進軍甚至稱霸 VR 遊戲應是指日可待的。
雖然在移動支付方面,阿里巴巴支付寶的市佔率不斷地遭到騰訊的蠶食 (從 2013 的 8 成下滑到 2017 年上半年的 5 成 4),但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的領先定位絕非是騰訊靠著投資京東商城 15%的股權就可輕易動搖的。早在 2008 阿里巴巴就推出了淘寶開放平台,以開放式電子商務服務基礎架構的大淘寶戰略,吸引大量合作夥伴集結成為一個電商生態圈,以擴大整體電商經濟規模,並累積大數據運算基礎資料和分析能力。同時間中國網購用戶也從 2009 年的 2 千萬人成長 20 多倍至 2017 年的 5 億多人,爆發性成長的中國市場為阿里巴巴提供了絕佳的擴張空間。從 2013 開始,阿里巴巴更推出一連串整合線上購物和實體消費經驗的整合行動。透過與各大商場、餐廳和電影院的合作將旗下支付寶的支付功能帶進現實生活中,阿里巴巴對行動支付的大力推廣使中國第三方行動支付的市場交易規模從 2013 第二季的 1,224 億人民幣成長 188 倍至 2017 年同期的 23 兆。從 2014 開始,阿里巴巴也開始深耕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在全球 220 國家推出「速賣通」這個 B2C 這個交易平台。
目前阿里海外買家數已超過 8,300 萬,最近 4 季顯示阿里巴巴國際零售平台交易金額年增近 3 倍,首度突破 100 億人民幣。相對於騰訊在 VR 和個人娛樂體驗可能的大突破,阿里巴巴未來將重心移往物聯網,利用其 AI、大數據、雲端運算等優勢,喊出了要在 5 年之內連接百億設備的物聯網目標。雖然在電子商務上,亞馬遜在歐美市場處於絕對的優勢,但阿里在新興市場的快速擴張和雲端,AI 和物聯網的發展將讓它在未來的全球科技業中仍扮演著龍頭的角色。
中國的網路經濟能否再下一城
相對於兩大娛樂和電商霸主在全球科技舉足輕重的地位,百度仍然遲遲無法走出中國。雖然中國政府對中國網路搜尋的諸多管制,阻擋了 Google 進軍中國市場的契機,讓百度能獨霸當地市場,但是除了中國以外,百度目前只有在埃及和巴西有營運,依舊以單純網路搜尋為業務的商業模式近年的成長率也大不如前。目前公司最有成長潛力的反而是百度持股 8 成的影音平台「愛奇藝」,除了推出叫好叫座的原創節目如「中國有嘻哈」,愛奇藝也在 2017 年 4 月與 Netflix(網飛)簽約,將 Netflix 旗下所有原創節目授權愛奇藝平台。 目前愛奇藝已擁有 3.1 億每日活躍用戶,靠著優異的影音內容,已將用戶付費與廣告收入達到 1 比 1 的比例,愛奇藝 App 也成為僅次於微信、全中國第二大使用時間長度的 App。雖然目前愛奇藝因龐大的內容成本仍處於虧損狀態,但其營收在過去 3 年成長 4 倍至 2016 年的 112 億人民幣,以及在 2016 年開始進軍香港和台灣的擴張,使得愛奇藝未來在包含東南亞的市場有機會成為大華人區的 netflix。在經歷過 3 次生態重整後,中國的網路經濟已是傲視全球,美國雖然在技術上的研發和創新能處於領先,但在未來,中國的網路企業可望在更多的市場 和領域扮演領頭羊的腳色。相較於第一波網路生態科技的流動是由歐美單方向流入中國,未來類似行動支付的金融和網路科技將會是從中國擴張至海外,光是每年 1.2 億中國至海外旅行的人口就足以改變從泰國曼谷到士林夜市商家的收費機制。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台灣也會進入由支付寶和騰訊金融主導的無現金社會,而中國網路企業也會為更多的台灣和亞洲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