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Risk of US QE Trap and Fresh Debt Crisis?

量化寬鬆的陷阱

Risk of US QE Trap and Fresh Debt Crisis? 量化寬鬆的陷阱

美國聯準會將正式「縮表逆 QE」,代表確認了景氣的復甦;但未來世界經濟或許仍持續動盪?

Text/李紹廷,Michael Lee Photo/iStockphoto

2015 年底以來美國聯準會 3 度升息,今年 5 月 24 日聯準會於會議中提 及可能於未來「縮減資產負債表」,顯示自 2008 年以來的量化寬鬆 (Quantitative Easing, QE)即將正式逆轉。儘管 QE 成功地讓美國避免陷入如 1929 年的大蕭條,然而近年來躍上新聞版面的事件如:貧富差距擴大、美國國債面臨上限、美國企業債風險升高、以及美國家庭貸款創歷史新高等,都顯示 2008 年以來美國經濟體質並未明顯改善,未來經濟成長仍有不確定性。

釋放資金未進入實體經濟

透過以下兩組簡單的數字,可大略瞭解金融海嘯以來美國經濟的變化;我們比較 2001~2007 年與 2009~2017 年,兩段未衰退景氣循環期間內的實質 GDP /貨幣基數/銀行放款(數字皆為復合年成長率),分別為 2.8%、 4.5%、5.1% 與 2.1%、11.0%、4.9%。數字表明即使過去八年美國聯准會透過 QE 大幅增加流通在外的貨幣基數,自 2008 年約 0.8 兆美元成長至現今約 4 兆美元,年成長率 11% 為 2007 年以前的兩倍以上,但實質經濟成長率與放款成長不及過去,僅 2.1% 與 4.9%。數據顯示 QE 釋放的多數資金並未流入實體經濟,反而造成金融資產上漲,例如債券超過 30 年的多頭持續,殖利率頻創新低,造成資金開始追逐其他高收益高風險證券,例如股票與高收益債等。金融資產上漲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2013 年美國聯准 會報告指出,前 3% 富人持有財富佔淨資產 54.4%,高於 2007 年金融海嘯 爆發前的 51.8% 及 1989 年 44.8%,反觀後 90% 家庭 2013 年持有 24.7% 的財富,低於 1989 年的 33.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警告,日益升高的所得不均正拖累全球經濟成長及助長政治不穩定。

債台高築的美國政府

除了貧富不均,過去數年受到 QE 與低利率的驅動,公部門與私部門債務逐年攀高;未來聯準會加速升息與縮減資產負債表,將使經濟出現許多不確定因素。根據聯準會經濟數據(FRED),美國公部門債券佔美國 GDP 比重,自 2007 年底 63% (約 9 兆美元),上升至如今 105%,接近 20 兆美元,已超過 2015 年當時設定的法定國債上限。儘管美國過去頻頻調高國債上限,但根據今年 3 月底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報告,依照目前的模式持續下去,未來利率上升、社會福利與健保方案將持續擴大美國赤字佔 GDP 比重,從今日 2.9% 擴大到 2047 年的 9.8%,高於希臘過去 10 年平均水準(8.4%)。擴大的赤字與負債將呈現自我強化循環(赤字越深越需要借錢,借錢又導致赤字加大),長期將降低國民所得、以及使政策制定者缺乏彈性;也會提高美國財政危機的機率,進而使利率大幅提高。捉襟見肘的財政預算,將嚴重考驗川普如何實現競選承諾,包括企業減稅與基礎建設。較深遠的影響是,若經濟又遭逢衰退,美國政府較不易施展大規模財政政策或 QE,只能依靠傳統貨幣政策獨撐大局,經濟將更難擺脫泥淖。

私部門也擴大債務

私部門方面根據 FRED 數據指出,美國非金融企業負債自 QE 後每年以 6.4% 成長,高於 2001 至 2007 年期間之 2.4%。逐漸增加的負債,已逐漸削弱企業償債能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在今年四月中指出,美國 S&P500 指數公司的利息保證倍數(息前稅前盈餘/利息支出)跌破 5.5 倍,接近 2009 年的 5 倍水準;按照資產金額目前已經有接近 10% 的企業處在償還不出利息的危險邊緣;如果未來利率走升,數字將會提高到 22%,連帶影響高收益債市場以及降低企業投資意願。 家計部門借款占整體 GDP 比重呈現下降,自 2008 年高點 99% 下滑至目前約 80%。儘管相對 GDP 比率下降,絕對金額則上升,消費者償還能力也出現衰退跡象。FRED 數據顯示,消費者貸款本息支出占可支配所得呈現上升趨勢,從 2012 年的 5% 增加至今日 5.6%,但仍低於 2008 年 5.8% 與 2001 年 6.7%。聯準會紐約分行今年指出,消費者借款已超越 2008 年水準,接近 13 兆美元,其中房貸占 71%,由於房貸本息支出占可支配所得仍處低 檔,短期內問題不大,主要問題在學貸(占消費者貸款11%)與汽車貸款(9%)。美國近年學費高漲,媒體宣稱有 10% 的新鮮人拖欠學貸,學貸違約率攀升將影響許多面向,包括降低民眾首購屋比率、家電家具的採購減少,進而衝擊長期的消費者支出。車貸則因銀行降低貸款人條件, 導致占整體車貸 24% 的「次級車貸」產生問題,目前整體車貸違約率約 2.3%,相較 5 年前提高 1 個百分點。

QE 陷阱

野村經濟學家辜朝明於 2013 年提出「QE 陷阱」一詞,指出央行施行 QE 所釋放的資金並未導入實體經濟,反而助長金融資產泡沫。在未來升息與縮表過程,車市房市等對利率敏感的產業需求將放緩,進而降低經濟成長率,央行需再次寬鬆貨幣,經濟才會再復甦。QE 成功的避免美國經濟陷入大蕭條,但參考目前擴大的貧富差距、金融資產價格高漲、公部門債台高築、企業以債養債、以及家計部門部分的信用危機,顯示美國經濟仍沒還清「欠 QE 的債」,整個過程也將會放大世界經濟的波動。未來美國聯準會政策如履薄冰,因美國國債、高收益債、學貸與車貸等都將是潛在的危機。

何謂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1929 年美國陷入經濟大蕭條的主要元兇為貨幣緊縮;因此 2008 年金融海嘯時,為了避免美國出現 1929 年大蕭條,聯準會除了使用傳統的貨幣政策(調降官方短期拆款利率), 促使中長期利率下降以提高民間支出與提振投資。但當短期官方利率接近零時,傳統貨幣政策已不管用;聯準會只好採非傳統貨幣政策(量化寬鬆),也就是央行自民間大量購入中長期債券,直接影響中長期利率並使貨幣貶值,提供民間銀行流動資金(銀行在央行戶頭的準備金增加),藉由通膨預期、資產價格提升、銀行擴大放款與提升出口等來傳遞貨幣政策效果。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