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四分之三世紀歷史的法國經典壁紙面料品牌 Pierre Frey,即使是設計界的老鋪,傳承三代的家族創意總是不失玩心:玩材質、玩細節、玩顏色,打破陳規,是法式經典今日依舊亮眼的秘訣。
Translation_Anny Tseng Text_Dominic Bradbury Illustrated_Ester Chen Photo_Jon Day (Pierre Frey) Writing_Paulina
創建於 1935 年,Pierre Frey 致力於用最純粹的法國傳統工藝創作、編織並生產各種織物與牆紙及家飾。迄今,Pierre Frey 已發展出 7,000 多項產品,另有三個極富威望的家族品牌:Braquenié、Fadini Borghi與Boussac。
幾世紀以來,時尚、美食或家飾家具,法國品牌的精品地位不見動搖,Pierre Frey 也遵循最純粹的法式傳統精神,著重品質、樣式和整體感,在這樣的基礎上詮釋現代感,與時俱進。Pierre 祖父創造的 Collobrières 系列,至今依舊是熱銷的品牌經典之一。
自品牌創立以來,Pierre Frey 即以「量身訂作」、「反應迅捷」、「耐心傾聽」,「善於建議」而深獲許多頂尖室內設計師、裝飾商、博物館、豪華和精品酒店的青睞,包括紐約 Crosby 風格酒店等,皆以 Pierre Frey 為空間增添設計感。
旅行成為靈感來源
在世界打開知名度,其家族的本鋪依然座落在巴黎的核心地區,由第二代繼承者 Patrick Frey,也是品牌設計總監,以一貫的洗練選色和風格貫穿產品的主軸。Pierre Frey 身為最年長的第三代傳人,背負與品牌創辦人祖父同名的重任,延續家族事業是他的宿命。玩著布料長大的 Pierre Frey,和家族的活動與旅行構築了他所有成長和生活的記憶,Pierre 回憶,自己的父親也是經歷了一樣的成長過程,而每一次的家族旅行,幾乎都成為品牌系列的靈感來源。
擔任品牌大使的 Pierre,負責對新世代的客戶傳達品牌的形象和精神。外界不禁好奇:品牌大使的居家,是否也能如實呈現 Pierre Frey 的法式美學,將品牌精神投射在自己的生活中?Pierre 說,先前定居紐約時,他將自己的紐約開放式住宅當成創意陳列的基地和實驗室。從住家附近 Nolita 區的許多風格小舖蒐羅各式古董和復古物件,和 Pierre Frey 的面料產品做混搭。牆上掛著的大型油畫布,則是以每季 Pierre Frey 最新推出的面料系列來裱框。大型落地窗和挑高天花板,都是玩創意陳列的絕佳空間。回到巴黎,Pierre 為自己心愛的路易十六古董椅,也繃上摩登趣味的 Boussac面料。古典與現代並列,卻毫無違和感。於是,從壁紙到地毯,二元思維的 Pierre Frey面料,又發展出三元的家具系列。
紅色的書櫃和牆上印度大公的肖像帶出文化與藝術底蘊深厚的法式家居品味。
自家族傳承的優雅品味
回到巴黎、在 16 世紀家族企業的巴黎總部之顛,Pierre Frey 把樸實的公寓大翻新,打造出寬闊的空間,再添入現代家具與織品和從法國跳蚤市場尋來的古董寶貝,我走進這逾百年的法式宅邸,透過他的巧思,我們得以感受其優雅雋永的品味。
對 Pierre Frey 來說,早晨通勤罕得花上什麼力氣。只消從頂樓公寓走 19 階下樓,就是辦公室。過去 17 年來,Pierre 一直以這棟16世紀樓房裡的家族企業巴黎總部頂樓為家。同名祖父 Pierre Frey 於 1935 年在這棟樓創辦織品公司。這個地段非凡,羅浮宮和皇家宮殿就在咫尺,城裡其他著名景點更是輕鬆可達。
加入由父親 Patrick Frey 掌管的家族企業前,Pierre 主修經濟與商業,也額外進修藝術史的私人課程。Pierre 的兩個兄弟也在幾年後加入公司。近幾年來,他們的設計工坊大幅成長,除了原本的產品線之外,更跨入家具與燈具,同時收購好幾家織品與地毯公司,包括 Boussac 和 Braquenié。
厚實的木桌與牆上的藝術裝飾,看得出主人的好品味。
這些年來,Pierre 的公寓也不斷演進改變。某些大改變是在他 2007 年搬到美國前不久才完成,之後他在美國住了5 年時間。回到法國後,他得以把公寓和三間旁邊的辦公室連起來,將整體空間擴大,成為他和從事電影業的老婆Emilie 的家。
Pierre 和多年好友兼工作搭檔建築師 Marika Dru 一起合作改造頂樓空間。兩人合力把幾個小房間改造成寬敞通風的開放式公寓,同時也把天花板上推到閣樓,營造出更大的空間感,並透過中央起居室上方新設的大天窗引進自然光。
「整間公寓被我們翻了過來」Pierre 解釋:「起居室和廚房以前是四個獨立的房間和走廊,所以我們打通五個不同的空間,改成一個大房間。結構也改了很多,而且因為這是16世紀的老建築,每個改動都需要取得規劃當局同意。原本的廚房變成臥房,辦公室變成廚房,電路、管線和水管當然得跟著改。」
挑空的空間與爬梯,要室內看來更具書卷氣。
整座公寓重新撲上橡木地板,牆壁漆成「白胡椒」色,天花板上的老舊木頭橫樑改成外露。閣樓空間裡創造出一個樓中樓藝廊,能向下俯瞰主要的起居空間,也作為 Emilie 在家裡的辦公室。兩夫妻逛遍巴黎的跳蚤市場,找到由 Gustave Eiffel 設計的古董螺旋梯可通往閣樓,替公寓增添雕塑亮點。
這間公寓也擺上了 Pierre Frey 品牌最近推出的家具和織品,並融入個人珍藏和當地跳蚤市場的尋寶成果。「我是生長於織品王國的孩子,在這行,家裡就是展示間。我 5 歲的時候,父親決定推出第一個孩童壁紙系列,我們家兄弟就是圖片裡的小模特兒。孩提時代,我就在展示間裡的織品布料裡玩捉迷藏—我超愛的。」
拾級而上的閣樓空間。
中央起居室的沙發、燈具以及邊桌都出自 Pierre Frey 品牌,地毯則是 Braquenié,另外還有一張大扶手椅用上繽紛的Boussac 布料做椅套。用餐區設在開放空間的最旁邊,旁邊臨窗,Pierre Frey 的椅子圍繞著一張古董木桌;來自Saint-Oucn 跳蚤市場的木桌,最早是葡萄園裡採收工人在戶外午餐的餐桌,設計輕巧。Pierre 最愛的公寓一角,是隱身在樓中樓藝廊底下的圖書館,訂製的書架搭配活力十足的紅色漆。
廚房擺在主要起居區域的一旁,是 Marika Dru、Pierre 和廚藝了得的 Emilie 合作成果。廚房爐具與特製的桌子台面覆上大理石,吸睛的天花板吊燈則是 Constance Guisset 的現代設計之作。
屋內最具現代感的用餐空間。
「Emilie喜歡舒適溫暖的空間,她不愛極簡主義,我也是。」Pierre說。「我認為我的品味是古典派,但她比我更愛古典,幸運的是她也喜歡大量的織品。既然我生長於這一行,她完全信任我品味與意見,不過我做任何事都會徵求她的同意。」
主臥房感覺比較柔和,較低的天花板創造出親密的空間感。布料與壁紙都來自於Pierre Frey, 地毯則 Braquenié 訂製設計,臥房裡的浴室地板與牆面則用簡單的白色拼貼磁磚。
在很多方面,這間公寓和家族事業都息息相關,是其品味和文化的傳承,但同時,Pierre 與 Emilie 也把這裡營造成他們自己的家,傳達個人的風格。現在加上新生兒,這裡成為兩大一小的家;在家族企業的溫柔覆蓋下,開展 Pierre Frey 下一個世代。
滿室的蝴蝶標本與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