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巨擘、企业大亨、法国首富、艺术爱好者、知名收藏家⋯⋯,这些都是国际媒体提及 LVMH 集团( Louis Vuitton Moët Hennessy )的董事长兼总裁贝尔纳. 阿尔诺( Bernard Arnault )时会用到的头衔和词汇。这位品味绝伦、手握 LVMH 超过一半股权的时尚大亨行事向来低调,让公众对他怀抱着更多好奇,犹如美国《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对他的形容:「通常面无表情,黑色的眼睛隐藏在深灰色的眉毛下面,他身高 6.1 英尺,仪表堂堂,总是穿着无可挑剔的黑色西服,他神秘、令人敬畏,就像史蒂芬·乔布斯( Steve Jobs )在美国给人的感觉。」
年少展奇才,机缘巧合入主LV
要了解这位风度翩翩的时尚集团总裁,我们不妨先卸下他的「大亨」身分,回溯他事业的起点。阿尔诺对于商业的敏锐,青年时候便已展露无遗,这位企业家二代在 1949 年出生于法国最北端的诺尔省( Nord ),父亲让. 阿尔诺( Jean Arnault )将一家建筑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并把儿子送进全国入学竞争最激烈、历史最悠久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就读, 1971 年,甫毕业的少年阿尔诺说服了老阿尔诺,以4,000万价格卖掉公司建筑业务,看准度假风潮即将大兴,阿尔诺家族转经营房地产,意气风发的青年阿尔诺在几年历练后成为公司董事长,而立之年左右便接任父亲职位,并将公司扩大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少主雄才大略。 1984 年,他先是购入奢侈品公司 Financière Agache ,因之掌控了布萨克集团(Boussac),该集团拥有法国最著名时尚消费品牌之一克利斯汀. 迪奥( Christian Dior )、乐蓬马歇百货公司( Le Bon Marché )。 阿尔诺将布萨克集团业务重组,几乎卖出旗下所有业务,保留了迪奥和乐蓬马歇百货公司,开始向时尚生活产业全速前进。
戏剧性的一刻终于来临, 1987年10月19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恐慌效应如骨牌效应一般扩及欧亚市场,最后导致美国道琼指数当日大幅下跌逾20%,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Black Monday,1987 )。这场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影响甚大,随之而来的即为19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早有谋划的阿尔诺却判定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他趁势收购了酩悦. 轩尼诗( Moët Hennessy )以及路易. 威登(Louis Vuitton)两个知名品牌合并而成的LVMH集团,一举持有超过25%股份,成为主要股东。 这个大动作在时尚界以及财经界广泛讨论,一方面当然因为这两个品牌已经是法国代表之一,另一方面也由于集团正走在十字路口:路易. 威登的总裁亨利. 雷卡米尔( Henri Racamier )和酩悦. 轩尼诗的 CEO 艾伦. 舍瓦利耶( Alain Chevalier )对未来发展方向始终无法达成共识,双方僵持不下,阿尔诺的出现成功调解了领导危机,他先后与两位负责人结盟,再藉由收购,不过一年半时间,已经取得 LVMH 的绝对控制权并当选集团董事长。
掌舵世界第一奢侈品集团,最富有的酒庄庄主
阿尔诺心中早布下战略图—他的计划是让 LVMH 成为世界第一奢侈品集团。 研究显示,他在 11 年间让集团营业额上翻 14 倍,利润增长超过 500%。但回到集团内部,和接连并购的大胆作风不同,阿尔诺却愿意给予每个品牌充分自主权,在他看来,独一无二的灵魂是打造品牌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大家族里头保有独善其身的空间,创意才可能源源不断。
在此同时,他持续关注新一代设计师、收购具有潜力的新兴品牌,短期内无法获利,没关系,不需要着急,LVMH集团采行「互补」战略,如同母鸡带小鸡,以成熟品牌的经验以及资金挹注新兴品牌,让产品线日益多元丰富。从思琳(Celine )开始,领导LVMH的阿尔诺又陆续将Berluti、Kenzo、娇兰(Guerlain)、芬迪( Celine)开始,领导LVMH的阿尔诺又陆续将Berluti、Kenzo、娇兰(Guerlain)、芬迪( Fendi )、马克. 雅可布( Marc Jacobs )DKNY等十多个香水、成衣和皮件品牌收归麾下,来自纽约的创意奇才马克·雅可布( Marc Jacobs)成为当时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的创意总监,获奖无数的英伦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也入主纪梵希( Givenchy ),为其设计了 2 季成衣和 3 季高级定制。
他的目标甚至跨出时尚产业,成为酒庄控股人——生活中总少不了红酒的阿尔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酒庄庄主,投资美味也投资品味,除此以外,他还收购了法国第一拍卖行 Tajan ,又并购了全球第三大的菲利普斯拍卖,财经媒体《论坛报 La Tribune 》和《回声报 Les Échos 》,也先后被纳入麾下。
最佳穿着人士,好友遍布政商界
在 2005 年成为法国首富的阿尔诺在欧洲家喻户晓,他也因为商业上的成功和优雅品味,在政商界交游广阔。 1990 年代,阿尔诺逐渐将集团美国业务集中到纽约,并邀请普立兹克奖得主克利斯汀. 德. 波宗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亲手设计了象征集团的LVMH塔( LVMH Tower ), 1999年4 月大楼落成当日,当时的第一夫人希拉里. 克林顿( Hillary Clinton )亲自出席了落成仪式;2008 年 2 月,法国总统尼古拉. 萨柯吉( Nicolas Sarkozy )迎娶法国籍义大利超模兼歌手卡拉. 布鲁尼( Carla Bruni ),阿尔诺便是婚宴座上嘉宾。 即便他性格沉稳不喜多言,独特的品味还是逃不过镁光灯捕捉,多次被时尚杂志评价为「最佳穿着人士」,引起讨论甚至仿效。
然而,在媒体光环之外, LVMH 集团的挑战却从未停歇。 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区成为奢侈品产业的避风港,2010至2012年,凭借着中国新富阶级强劲的消费能力, LVMH 大举展店,皮件、洋酒被视为对外展示品味和财富的象征。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成长放缓,政府大动作扫贪反腐,奢侈品在东亚的高成长、高利润时代几乎宣告终结,全球管理咨询机构贝恩策略顾问( Bain &Company )的报告显示,从 2013 到 2014 年,一向高度成长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居然下滑了1%,出现了近年来首次衰退。大环境不景气,再再显示 LVMH 必须跨出舒适圈,寻求新的成长动能。
迎向转型:跨足中式餐饮、赞助艺术活动
LVMH 自有应对之策。 2014 年,集团正式收购在亚洲拥有超过百家分店、主卖港沪点心和面食的中式餐厅「翡翠餐饮集团 Crystal Jade 」,宣告进军餐饮界,并预计之后将餐饮事业拓展到欧洲以及中东。这项跨界收购案,让「买不起 LV 包,可以买 LV 包子」一时成为许多报导的标题, LVMH 此举无疑非常聪明:藉由打造多元产品线引入「活水」,多了话题、上了头条也成功勾起公众好奇心,在此同时,从衣饰皮件、红酒到日常餐饮, 顾客不断购买集团商品,成为通吃的忠诚顾客,无形间也拉近了和 LVMH 的距离。
在此同时,集团也不断以行动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早在2011年,旗下包括明星品牌迪奥( Dior )在内的 25 个品牌把过往带有商业机密色彩的工作室向大众开放,称为「开放日」( Open Days ),成功吸引了媒体以及社会舆论关注,两年之后,这间跨国企业成立了鼓励年轻人发挥创意的「路威酩轩年轻时装设计师奖」( LVMH Young Fashion Design Prize ),被誉为是业内最高奖项之一; 2014 年,耗时 10 年、落脚巴黎布隆尼森林公园的路易威登艺术基金会正式开幕。 這座由著名設計師法蘭克. 盖里( Frank Gehry )操刀的白色巨形建筑以不规则线条轮廓搭配层层玻璃帷幕展现了高度创造力,四周环境绿意盎然,像是一艘来自数光年以外的太空船停靠在森林里。
左手艺术,右手时尚,为产业发掘生力军
精品集团支持艺术创作风潮行之有年,但像 LVMH 这样大手笔赞助的例子并不多见。 基金会有 11 个展览空间,除了常设展、特展之外还提供表演以及各类型活动的场地,大力推广法国以及当代艺术。 到了 2015 年,集团甚至开设了一系列学位课程,广开时尚大门让有兴趣的成年人返回学校进修,除此之外还与职业学校合作,提供给薪实习机会,让专业科系学生在踏出校门前便能接触世界一流品牌,也为时尚业储备为数可观的生力军。
一路走来, LVMH 成功整合起风格各异、家族企业色彩浓厚的顶尖时尚品牌,像一扇精致而包罗万象的橱窗,向世界展现法国乃至欧洲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阿尔诺则精心挑选着橱窗中的收藏,以商业上的雄才大略和对艺术的深沉热爱,让更多美学设计精粹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