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BITCOIN CURRENCY, OPPORTUNITY OR BUBBLE?

比特幣:貨幣、商機還是泡沫?

BITCOIN CURRENCY, OPPORTUNITY OR BUBBLE? 比特幣:貨幣、商機還是泡沫?

比特幣 2017 年以來報酬率超過 15 倍,一度突破一萬美元:然而,比特幣的本質是否可以支撐目前的價格與走勢?

Text_李紹廷、Michael Lee Photo_iStockphoto

比特幣(Bitcoin)2017 年以來上漲超過 15 倍,於 12 月第一週甚至漲幅達 70%,價格一度超越一萬七千美元;相較 5 年前一枚僅約 15 美元,5 年內上漲超過 1,000 倍。比特幣市值已近 2,700 億美元,在標準普爾五百大企業中可排名第十三位。近年比特幣陸續被少數國家核准為「合法支付貨幣」,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也計畫推出比特幣期貨。比特幣或許被部分地下經濟認可,然而,摩根大通總裁傑米‧戴蒙 (Jamie Dimon)仍將比特幣比喻為歷史上的荷蘭鬱金香泡沫。

比特幣是貨幣?

比特幣投資人認為各國的法定貨幣受限於國家,未來將遭全球通用的虛擬貨幣取代;一旦未來需求引爆,宣稱供給固定的比特幣將無限上漲。比特幣確實符合廣義的貨幣定義,因為貨幣本質為交易媒介,只要有足夠一群人信任,即可賦予貨幣價值。
然而,比特幣非法定貨幣(Fiat Money),法定貨幣由具徵稅權的政府發行,其信心建立在政府所管轄地區之實體經濟。法幣具有法償(Legal Tender)效力,收受人不得拒絕;法幣且具發行準備,由外匯存底、國庫券或黃金擔保。
有人說比特幣是私人貨幣,如亞馬遜幣與信用卡紅利點數等。然而,民眾對於私人貨幣的支付信心是建立在發行人的經濟實力,比特幣缺乏如亞馬遜與信用卡公司背後的實體公司營運。比特幣本身並不具備法幣特質,背後也缺乏私人實體經濟支撐,價值完全由市場供需決定。
從長遠角度看,比特幣的「匿名特質」與政府鑄幣稅也讓其成為法幣的難度堪比登天。政府允許小規模的匿名交易是可行的,但大規模的匿名支付則會導致政府極難徵稅與打擊犯罪。2017 年 4 月,日本開放虛擬貨幣為合法支付方式後,同年 9 月即表示將強制要求比特幣交易所監測犯罪活動,以及蒐集存戶資料;由於比特幣閃躲資本管制,中國也於近期打擊比特幣。未來比特幣若不再匿名化,目前價格恐怕很難獲得認同。
此外,政府發行貨幣享有鑄幣稅(Seigniorage),鑄幣稅為政府享有貨幣發行面值減去發行成本後,換取實際經濟資源的利益。根據知名研究機構 BCA 統計,美國政府過去 10 年每年鑄幣稅高達 700 億美元。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指出:漫長的貨幣史告訴我們,私營貨幣創新成功,國家最終將加以規管並據為己有;未來科技與時機成熟,各國央行將創造自己的數位貨幣,並利用監理手段改變競爭環境,直到央行的數位貨 幣勝出。

比特幣是貴金屬?

黃金僅有少數的裝飾與工業用途,但其耐久、美觀與稀有性,自古以來即為人類社會良好的交易媒介。比特幣如同黃金不具經濟用途,因此有人將比特幣稱為「數位黃金」。比特幣的優勢在於更易攜帶,然而,比特幣有兩項特質卻遠不如黃金。一為安全性疑慮,數位貨幣易遭受網路攻擊。例如 2014 年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 Mt. Gox 合計 85 萬枚比特幣遭竊,隨即申請破產保護; 2017 年 7 月南韓最大比特幣交易所「Bithumb」公告,約有 3%用戶比特幣遭竊。 第二,黃金的供應有限,比特幣也宣稱數量上限為 2,100 萬枚;然而,扮演替代品的其他數位貨幣則可無限製造。根據日經新聞報導,2017 年 8 月全球 數位貨幣種類達 1,025 種,3 個月來增加了 200 種以上,相當於每天都有一款以上的新虛擬貨幣誕生。除了以太幣(Ethereum)、瑞波幣(Ripple)、新經幣 (New Economy Movement)、萊特幣(Litecoin)等,未來比特幣的競爭對手日益增加。此外,比特幣的籌碼持有集中度高,根據 2017 年 9 月 Zerohedge 報導,約 4%的比特幣地址控制了約 96.5%的比特幣總量;近 1%地址更持有近 50%流通的比特幣。
值得一提的是,決定比特幣供給量的運算法則誠信度攸關重大,一旦世人對於此演算法有一點質疑而導致信心流失,比特幣將面臨大麻煩。2014 年冰島的虛擬貨幣—極光幣(Auroracoin),就曾遭遇類似狀況。自從 2008 年冰島破產後央行便不斷印鈔票,導致冰島克朗(Króna)匯率大跌,同時政府又對國內施以資本管制,2014 年 2 月始發行的極光幣即受到冰島國民追捧。2014 年 3 月,極光幣設計者欲透過直升機撒錢的方式,發給每位冰島國民 31.8 枚極 光幣;隨後數月內,極光幣的價值就從當年 3 月高點下滑超過 99%。

比特幣與區塊練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最早是由於比特幣的流通為人們所認知,但是區塊鏈不等於比特幣,區塊鏈的應用也不僅於此。區塊鏈的意義有二:一來透過區塊鏈特殊的時間排列與密碼學特性,大幅提升交易紀錄的可信賴度與降低交易風險;第二,分散式資料庫較傳統中央集權式資料庫成本更低,銀行可大幅減少結算人力與時間。根據銀行同業估計,金融交易採用區塊鏈技術,每年可減少銀行與跨境支付、證券交易和政策遵循等基礎設施成本兩百億美元。 近年區塊鏈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大型企業也同組聯盟發展區塊鏈技術。目前全球最大的區塊鏈技術聯盟 R3CEV,成員來自全球 40 多家大型銀行與科技公司;希望透過分散式帳本執行更簡易的交易清算系統。其他知名公司如 Ripple,主要業務在於建立一個統一的海外跨境支付清算 系統;Guardtime 則立志打造全球的資訊驗證系統。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 (Nasdaq)也已經採用了區塊鏈科技新創 Chain 的技術,建立首個證券業區塊鏈平台 Linq, 用於一級市場的股權交易管理。由於有一群人「相信」比特幣、或不信任國家可以合理控制貨幣供給,加上地下經濟占一國 GDP 比重往往可達 20%至 30%,比特幣或許仍被廣泛接 受。比特幣或虛擬貨幣可說是廣義的貨幣,但其成為法幣的機率微乎其微。比特幣更類似數位黃金,不具內涵價值與經濟用途,建立在人們所賦予的價值; 但相較黃金,比特幣仍有安全性與供給過剩的疑慮。投資比特幣不等於投資區塊鏈;比特幣的熱潮會退去,但區塊鏈會留下。若追根究柢的問,比特幣到底是甚麼?或許巴菲特(Warrent Buffett)說的最傳神:「比特幣僅是轉移資金的途徑,支票也是轉移資金的一種途徑。但是支票會僅因具備轉移資金的功能而值很多錢嗎?」
根據 coinmarketcap 估計,目前前一百大虛擬貨幣市值約 4,200 億美元,超越了 2007 年美國次級貸款的總損失金額約 3,000 億美元(違約率約 14%);未 來虛擬貨幣市值是否會持續增加或造成損失仍屬未知。然而令人憂心的是,一旦比特幣納入衍生品交易將連結實體金融市場;未來將不清楚比特幣間接和金融市場的聯結到底有多深。2008 年教訓顯示,金融系統有一角塌陷,潛在的連鎖效應往往超乎想像。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