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MONEY BURNING FORMULA:F1

金錢競速的 F1 賽車

MONEY BURNING FORMULA:F1 金錢競速的 F1 賽車

一級方程式賽車 ( Formula 1 或者 F1) 隨著超過 300 公里/小時的比賽速度風靡全球,這個最昂貴的體育運動讓 11 支車隊一年砸下高達 23 億美元的費用。

Text_Michael Lee李紹廷 Phooto_達志影像

2014 年 11 月 7 日,維京集團 ( Virgin Group ) 下的 Marussia 車隊宣布停止營運;同時另一支車隊 Caterham也陷入債務危機而處於託管狀態。Marussia 與 Caterham 的消亡,使得 F1 目前僅剩下 9 個車隊和 18 台賽車。F1 成立於 1950 年,F1 賽車如今已是最全球化的運動之一;然而,特殊的分紅制度與賽車規則近年來也對 F1 的經營產生影響。

昂貴的金錢遊戲

F1 賽事的獨特性,在於其賽事的全球化涵蓋世界五大洲城市,不如美國職業運動或歐洲足球運動較集中於單一市場;同時,相較四年舉辦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與奧林匹克運動會,一年 20 場比賽的F1曝光度更高。儘管 F1 整年營收僅有美國四大職業運動的三分之一,F1 每場比賽可創造高達 9,000 萬美金的營收,是 NFL 的 5 倍之多。F1 2013 年營收達 17 億美元,三分之一來自電視轉播、三分之一來自主辦城市付出之比賽舉辦費,廣告贊助與周邊商品各佔約 17%。
由於賽事遍佈世界各地,加上每場賽事皆有全球轉播,F1 也成了各車隊與贊助商最佳的行銷機會。目前 11 支車隊當中,多數母集團皆有生產超級跑車,除了透過 F1 平台研發技術運用至其集團超跑,同時也藉賽事名次提升自身品牌力。在 F1 賽事的加持下,自 2004 年以來,Ferrari 銷售車輛與營收年化成長率為穩定的 3.7% (2013 年 6.922 台) 與 7.7% ( 2013 年 23 億歐元)。F1 的參賽也不僅限於汽車集團,奧地利的提神飲料公司紅牛集團 ( Red Bull GmbH ) 旗下就擁有兩支 F1 車隊,包括 Red Bull與 Toro Rosso;其中 Red Bull 更是自 2010 年以來連續四年拿下車隊年度總冠軍,紅牛加入 F1 的目的無非是將其品牌透過 F1 賽事快速全球化。例如 Red Bull 提神飲料在美國 2013 年銷售數字自 2010 年以來跳升 56%;2010 年首度拿下冠軍,當年度整體銷售成長 16%。
F1 運動的特質不如其他職業運動,每年可以透過選秀選進新的年輕業餘球員以改造球隊體質。車隊的主要競爭力除了車手的技術優劣,主要是建立在賽車設計;由於賽車設計和車隊本身研發經費有關,過去 57 屆最佳車隊中,其中五隊就囊括 44 次。車隊有足夠經費支持以提高研發能力,有了較好的賽車後自然可吸引優秀車手,進而有較佳表現提高贊助收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車隊本身較缺乏引擎研發能力,可以與車廠合作進行共同研發,2014 年共三家車廠 ( Ferrari、Mercedes 與 Renault ) 提供 11 支車隊引擎,車廠本身也可透過 F1 平台提升技術與知名度雨露均霑。

分紅制度的問題

儘管 F1 對車隊帶來行銷效果,但不平等的分配制度,導致中小型車隊近年來生存不易。F1 獲利分配方式眾說紛紜,根據資料顯示每年營收約一半歸屬於F1集團;11 支車隊則分配剩下一半,2013 年 11 支車隊總獎金約 9 億美元。然而五支排名較前的車隊就囊括其中 63%,剩下 37% 則分配與六支車隊。由於分配制度的不平等,也導致大車隊大者恆大。根據 Autosport的估計,11 支車隊於 2013 年的預算高達 23 億美元; Ferrari、Red Bull 與 McLaren 分居前三,分別為 4 億、3.8 億與 2.6 億。分紅制度也使中小車隊不易出頭,造成頒獎台被壟斷的情況。2013 年 F1 整季總計 57 個頒獎台席次 (一場取前三名 ),只有 8 位車手站上去。這 8 人裡登台次數最少者 1 次、最多者達 16 次。一項賽事如果競爭差距過大,將會漸趨寡頭,沒有百家爭鳴的競爭,對於賽事精采度是一大傷害。即使開放更多車隊參賽,但如果新車隊背後沒有大集團撐腰,充其量也只是陪跑,廣告宣傳效益都很難定論。儘管執行長 Bernie Ecclestone 提議大車隊拿出一部分分紅拯救小車隊;然而,Ferrari、Red Bull 與 Mercedes 卻堅持不願意讓步「Ferrari 關注於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改變切蛋糕的方式」車隊領隊 Marco Mattiacci表示。

比賽規則干擾

FIA 近年來又以安全為由屢屢修改規則,例如超車的規則,包括被超車者要留給超車者足夠空間,大幅降低超車纏鬥的精采度。同時受到日益升高的環保聲浪影響,近年來引擎的規則修改,也是另一項因素;最明顯的變化就是 2014 年引擎動力改為 1.6 升 V6 渦輪增壓引擎,加上倍耐力輪胎更加保守的配方,造成 F1 賽車速度可能比當前的賽車大幅下滑,差距達到每圈慢 5 秒之多。
在世界的影響力僅次於 F1 的利曼 24 小時耐力賽 ( 24 Heures du Mans ) ,2014 年除了現有的參賽者 Audi、Toyota 等,加入了一個新的面孔-保時捷 ( Porsche )。保時捷於 1950 年代中期曾參與 F1 賽事,儘管後來退出,也持續生產引擎以提供參賽車隊使用,直到 1991 年才完全淡出 F1。但為什麼又投入利曼耐力賽,保時捷研發部主管這樣解釋: F1 對於規則與輪胎的關注重於引擎和底盤;雖然 F1 也關注空氣動力學,但對公路量產車型的研發並無實際意義。我們的一輛車如果參加利曼耐力賽,可比 F1 賽車參賽多跑 325 英里,平均速度要比 F1 賽車每小時快出 20 英里,油料還能節省 42%。
風光了半個世紀的 F1 賽車以速度與冒險使許多人著迷,歷年來共有 139 個不同車隊為了競速的夢想而參與。但是並非所有車隊都可以承擔如此高的營業成本,加上比賽規則降低了賽事的精采度,造成收視觀眾自 2010 年的 5.3 億人次降低至 2013 年的 4.5億 人次,未來 F1 勢必得對經營方式做出調整。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