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From Owning to Sharing

共享經濟學

From Owning to Sharing 共享經濟學

從 Uber、Airbnb 到 OBike,共享經濟已經開始顛覆人們的消費行為。

Text/陳柏愷,Kai Chen Photo/iStockphoto

2017 年 6 月,中國蓬勃發展的共享單車出現了第一家倒閉的公司。重慶的「悟空單車」在 4 個月裡燒掉 1 千 5 百萬台幣和遺失 9 百多台腳踏車之後,在 6 月中宣布退出市場。從去年開始,共享單車在大陸市場迅速發展,投入的公司至少超過 30 家。兩大巨頭「ofo」及「摩拜單車」,前者有中國分享經濟巨頭滴滴出行投資,後者有網路霸主騰訊撐腰。KPMG 的報告顯示,去年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投資了 310 億美元,年增達 20%,其中大量的資金流向了像共享單車之類的公司。從雨傘、籃球到手機電池,各式各樣的日用品在中國都出現了「共享」的現象,甚至投資此類商機的資金也開始呈現泡沫化的現象。但在這些過熱亂象的背後,共享經濟在中國仍有長期發展的空間。

共享經濟正在改變時代

去年中國共享經濟交易額約 3.5 兆元人民幣,年增長 103%。以最常見的載客服務來看,滴滴出行在前年訂單量高達 14.3 億筆,是 Uber 成立來 6 年來累計全球訂單的 1.4 倍。大陸兩大共享單車摩拜和 ofo,截至 2017 年 7 月用戶總數突破 7,000 萬。在行動支付隨處可見的中國(去年中國行動支付的金額高達 38 兆人民幣,是美國的 50 倍),密集的都市人口、對產品安全的疑慮、和高漲的房價都使中國的年輕族群對共享資源愈來愈感興趣。從共享經濟佔中國 GDP 的比重來看,以年均 40% 的增速預測,2020 年中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佔 GDP 的比重預估將達到 10% 以上,2025 年則會攀升到 20% 左右。不只在中國,共享經濟在全球正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在台灣,OBike 的快速崛起和 Gogoro 的電池交換站即透過資源共享改善了都會生活的便利性。在香港,共享經濟也改變了商用不動產的租用型態,日 前荷蘭的共享辦公室出租公司「Spaces」剛租下中環整棟面積高達 2 千 1 百多坪的 B 級商廈。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更多企業選擇以租用共享辦公室的方式節省成本。世邦魏理仕(CBRE)估計今年香港共享辦公室的面積會增加到超過 3 萬 3 千多坪,較去年的 2 萬坪大幅成長。這股共享風潮使得資誠會計事務所(PWC)估計全球共享經濟產值在 2025 年可達 3,350 億美元,較 4 年前的僅 150 億美元相比成長 20 倍。

共享經濟並不是 21 世紀誕生的新概念。早在 18 世紀的歐洲就因資源匱乏,出現社區居民共同生產,銷售和交換農產品的商業模式。 諸如 Timeshare (分時度假,使用者購買度假村公寓單位的部分使用時間,並可將時間的使用權出租出去)和男性晚宴禮服(tuxedo)等的出租模式早已行之有年。股神巴菲特在 1998 買下的 NetJets(私人飛機出租公司,公司將飛機的飛行時數賣給會員使用)則是將私人飛機的使用門檻大大降低。但近年共享經濟的成功商業化和爆炸性成長主要來自通訊科技的突飛猛進。智慧型手機銷量在過去 10 年內有超過 10 倍的驚人成長(去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高達 15 億支,相當全球 1/5 的人口數),手機應用程式和行動支付的大量普及都使”共享”普及化和商業化。透過手機,人們可以快速發現和利用身邊的閒置資源(以汽車為例,全世界 95% 的汽車平均壽命是處在沒有被使用的狀態),讓資源所有人和需求者直接搭配。透過行動支付,資金轉移則可迅速完成。共享經濟的崛起不但對傳統出租帶來極大的影響(以 Uber 為例,在紐約市的 Uber 車隊數量是一般計程車的三倍之多),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在未來也將徹底拆分。在未來,人們不再需要透過購買才能享受到資源帶來的服務和價值,只要在需要資源的時候找到願意分享資源的人即可。
近年來區塊鏈的崛起也預期會為共享經濟帶來新一波的革命。透過同步化的資料共享,區塊鏈可將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在網路上以匿名的方式讓全世界看到。任何連上網路的資源(物聯網),在一筆交易完成後,都可以立刻分辨出目前資源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分別是誰。德個有一家叫”Slock.it”的新創公司,即利用區塊鏈開發出智慧門鎖。屋主將配有智慧門鎖的房子在網路上以公告的價格出租,租客利用行動支付將房租支付給屋主。透過區塊鏈,屋主,銀行和智慧門鎖都知道房子已出租,房客只要在門前用手機按個鈕門就會自動打開,不須簽訂租約也不需要跑銀行或 ATM 轉帳,一切透過區塊鏈即可輕鬆完成。因為區塊鏈的資料無法被片面竄改,既不會有違約或遭中介第三方操縱的風險,也不需要中間人即可自動化完成交易。未來區塊鏈和物聯網可將絕大部分的資源即時分享。在自動駕駛普及的未來,人們也許不再需要買車,只要手機一按即可知道附近哪些具有自動駕駛的車輛可當無人計程車前來載客,當下也透過區塊鏈和行動支付向車主完成付款。巴克萊(Barclays)就預估共享科技和自動車技術在未來可減少每年全球 40% 的汽車需求和 60% 在路上行駛的車數。之後自動車隊更可應用在貨運上,以共享的方式大幅增加車隊載貨空間的利用效率。

從擁有到分享的時代

與戰後嬰兒潮(baby boomers)和 Generation X (X世代,指 1966 年~1980 年出生的世代)完全不同的,西方的千禧年世代(Millennials)是在科技革命中成長的世代。但他們的財務資源和就業機會又受到金融海嘯的嚴重影響,這些因素都使得他們的消費心態更加謹慎。另一方面,雲端科技,社群網站和通訊軟體也定義了他們的社交和人際關係。千禧年世代所渴慕的是物質和資源在當下能給他們帶來的服務,而非資源本身的擁有權。千禧年的價值觀也影響了主流社會對共享的心態。尼爾遜(Nielsen)的市場調查顯示,超過 20% 的民眾願意共享車子,家電,衣服,運動器材等主流性消費產品。以Zilok為例,這個 2007 成立於法國的網站,提供各項消費性產品和器材的租用。使用者不只可以從其他民眾租借所需物品,也可以跟公司行號租借他們閒置的資源。”Rent the runway”則是另一個提供顧客每週 3 件由設計師的服飾,從一般休閒服飾到宴會盛裝應有盡有。
除了消費用品,共享經濟也開始改變工作環境型態和就業市場。以在全世界擁有 100 多個共享辦公室據點的”WeWork”為例,WeWork 提供的不只是類似矽谷新創公司時髦休閒的開放工作環境,更讓使用者能與其他租戶連結,提供租戶一個跨領域的人脈網絡與創業社群。WeWork 在全球已累積了 8 萬多個會員,租戶可以透過 APP 和網路平台分享故事或拋出問題,透過交流得到回饋,甚至認識新的創業夥伴,客戶或投資人。此外,每棟 WeWork 大樓都有「社區經理」(Community Manager),吧檯,廚房和無限供應的飲料零食。社區經理負責在辦公室內安排如 Happy Hour,瑜珈課、讀書會等社交活動,也會主動介紹租戶們認識,將辦公、娛樂和社交合為一體。諸如 WeWork 這樣的工作環境,和更多共享工作網路平台(如 TaskRabbit,一個讓自由工作者能承接平台上由使用者發布的任務,以獲取報酬的共享平台),都鼓勵年輕世代透過資源共享,人脈網路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共享經濟吸引了越來越多有一技之長的人加入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s)的行列。目前全美就有超過 5 千 5 百萬全職或兼職的自由工作者,專家估計在 2020 年 50% 的美國勞動人口會從事兼職或全職的自由工作,這項改變將使整體生產力和經濟更具活力。
雖然共享經濟不會取代資本主義,但當 sharing 成為人類生活的常態,資源的流通性將會帶來更多破壞性的創新。雖然過程中無可避免會產生資金的競相追逐和泡沫化的現象,如同中國現在存在過多的”共享”公司,但 from owning to sharing 仍舊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