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传递优质生活美学 - 领略顶级生活的极致品味

MALIGNANT INFLATION:A VICIOUS CIRCLE OF WAGE-PRICE-RATE SPIRAL

恶毒的通货膨胀:薪资物价螺旋式上涨的恶性循环

MALIGNANT INFLATION:A VICIOUS CIRCLE OF WAGE-PRICE-RATE SPIRAL 恶毒的通货膨胀:薪资物价螺旋式上涨的恶性循环

美国正经历近 40 年以来最高的通膨,不论是短期或长期现象,人们应做好准备面对。

Text_李绍廷/Michael Lee Photo_iStockphoto

2022 年美国 2 月 CPI ( Consumer Price Index 或消费者物价指数)较去年同期上涨 7.9%,为 1982 年以来最高纪录。 IMF 也预估,今年已开发国家平均 CPI 为 3.9%;新兴经济体达 5.9%。俄乌战事造成原物料大涨,又进一步火上浇油。 3 月中美国联准会宣布升息一码或 0.25 %以抑制通膨,市场甚至预测 2022 年可能升息 七 次;台湾央行隔天也跟进脚步升息一码,不放任通膨升温。较高的通货膨胀,不仅让口袋里的现金变薄,也会毁灭个人累积的财富。

通膨的短期成因

全球目前通膨上扬的短期因素,主要是供不应求。除了原物料上涨外,还有劳工参与不足与供应链生产瓶颈等因素。因为劳动力不足,企业必增加员工薪资,到头来又在售价反映增加的成本。疫情前美国劳动参与率 ( 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 达 63.4%,但过去两年降至约 61.5%。下滑原因为部分劳工选择在疫情下提早退休或离职,或是为了照顾感染家属而暂时离开职场。例如美国 2021 年 11 月份约有 450 万人离职,为 20 年来新高。不过随着美国疫苗施打普及与政府陆续取消额外失业补助,2022 年美国二月份劳动参与率回升至 62.3%。供应链瓶颈则与「疫情期间服务业的消费暂时移转」息息相关。 BCA 指出,疫情期间美国民众在服务业领域减少消费,整体服务业消费较疫情前短少约6%;其中电影院、健身房、公共运输、旅馆、个人护理等重灾区,消费水平还不及疫情前 80%。同时,消费者将没有被满足的服务业消费转移至「商品 ( Goods )」消费,尤其是汽车、家具、家庭设备与健身用品等耐用品 ( Durable Goods );因此商品消费量反较疫情前高出 15%。在需求从服务业转移至商品,加上供应链瓶颈来自缺工、海空运费大涨与塞港等因素,使得家庭耐久财价格较疫情前成长 27%。如汽车产业遭遇晶片短缺,新车交车不顺导致美国二手车价格大涨超过五成,甚至出现二手车价格高于遥遥无期新车的扭曲现象。市场仍认为以上短期因素将随着疫情逐渐消退,目前通膨或许属短期现象。美国联准会关注之未来 5 年之 5 年期预期通膨率 ( 5-Year,5-Year Forward Inflation Expectation Rate ) ,为一观察长期通膨率指标。目前数字 2.4% 仍在过去 20 年区间中。

结构性长期因素

然而台面下仍有结构性因素助长通膨。目前经济学家认为有三个因素蠢蠢欲动 : 战后婴儿潮世代 ( Baby Boomers ) 老化、去全球化 ( Deglobalization )、政府债务上升速度过快。据统计,美国婴儿潮世代掌握近半财富,当大批婴儿潮离开职场,将降低劳动参与率,或许推升人力成本。且退休后从储蓄者成为非储蓄者 ( Dissavers ),工作时储蓄降低投报率;退休后花的比存的多,进而推升投报率。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过去数十年利率走低的谜题,可由全球储蓄过剩 ( Global Savings Glut ) 来解释。除了有靠廉价而源源不绝中国工厂的供应量、以及互联网与手机带动的生产力。
2018 年的美中贸易纠纷使「去全球化」跃上台面,美国开征关税与强调美国制造。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爆发后,进一步暴露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贸易保护主义与供应链重组势必使生产成本上升。全球央行大量印钞也使得央行的政治风险增加。全球债务占 GDP 比重已从 2000 年的 230%,增至去年底 355%;但因利率维持低档,利息支出占比仍较上世代低。然而债务遽增,未来若利率上涨,利息支出将大增;央行是否会受到来自国内政府的压力,将利率维持在偏低水准。然而超低的利率又将造成景气过热,使通膨泡沫压力增加。

高度通膨年代的资产表现

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1966 至 1981 年为通膨最严峻的时代;此时期每年物价涨幅达 7%。 70 年代石油危机,布兰特原油 ( Brent ) 从每桶 3 美元上涨超过十倍,推升了当时的物价。但通膨真正原因为当时美国失业率已低,但联准会仍维持低利率,导致工资与物价螺旋上涨。意思是工资上涨推动物价,而物价上涨又回头推动工资,两相交互作用形成螺旋式上涨。最后美国前联准会主席 Paul Volcker 将利率从 1979 上任时的 10%,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推升至史上最高水准 20%,才终于击败通膨怪兽。
历史不一定会重演,通货膨胀率当然也无法预测;但观察此段期间的美国资产表现,或许可以趋吉避凶。 1966 年至 1981 年期间,扣除通膨后 ( 每年约 7% ) 的实质资产年化报酬如下:黄金 8.8%、房地产 1.5%、短期国库券 ( Treasury Bill ) -0.2%、股票 -0.4% 与公债 -4.2%。黄金抗通膨效果最好,房地产次之;国库券与股票则勉强可赶上物价上涨幅度;债券在高度通膨期间表现最差。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在通膨时期的好表现,很可能只限于特定的短暂时期。在通膨趋缓后,黄金价格回档后又花了近 30 年时间才收复失土。房地产与股票则属可抗通膨的资产选择,长期投报率也远优于国库券。美国知名投资人 Warren Buett 也曾经在致股东信提供选股标准,能够良好适应通膨环境的公司具备两特质:一是可轻易提高产品价格,二是扩展业务不须过多资本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也出现过恶性通货膨胀 ( Hyperinflation ),物价涨幅远超过百倍。与一般通膨不同的是,恶性通膨成因往往是战争、外债违约、或是政府管理不善。例如德国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当时的威玛共和国 ( Weimar Republic ) 政府无力偿还债务而大量印钞,马克从 48 兑一美元贬到 4.2 兆马克兑一美元。近代最鲜明的例子,则属辛巴威 ( Zimbabwe ) 于 2000 年时期,选择以印钞方式偿还外债,造成货币大幅贬值与物价飙涨。辛巴威政府曾发行 100 兆面额钞票,但实际价值仅有 0.25 美元。
自 1980 年代以来,全球利率已下滑近 40 个年头,也使全球资产价格高涨。今日的多数世代没有完整经历高度通膨经验,很可能因此低估了通膨的发生可能性,也忽略其对于财富的负面效果。尽管预测通膨为一不可能任务,但明智的做法应是做好准备,使任何选择或策略都有抵抗黑天鹅事件的能力。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指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的成本与价格上涨,也可视为货币贬值。
2.劳动参与率:在 15 岁以上民间人口中有参与劳动的比率。
3. 5 年之 5 年期预期通膨率:由圣路易联邦准备银行提出,计算从今五年后到第十年的预期通膨率。数据使用美国十年期与五年期国债利率计算。
4.婴儿潮世代:泛指二次世界大战后于 1946 至 1964 年间出生者。

Related Articl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