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传递优质生活美学 - 领略顶级生活的极致品味

CAN GEOTHERMAL ENERGY EVER PICK UP STEAM?

冷却多年的地热发电能否再次沸腾?

CAN GEOTHERMAL ENERGY EVER PICK UP STEAM? 冷却多年的地热发电能否再次沸腾?

荒废 30 年的地热发电会成为解决台湾缺电挑战的生力军吗?

Text_林佩璇/Filia Lin Photo_iStockphoto

台湾过去一年内发生三次严重跳电事故,最近一次是 2022 年 3 月 3 日,兴达电厂发生人为疏失事故,造成全台 549 万用户停电,经济损失达 60 亿元,凸显出台湾发电结构脆弱的问题。目前台湾发电来源以天然气和煤炭为主,分别供应 43% 和 36% 的电力,核电占 11%,光电和风电为主的再生能源占 6%,其余为水力发电。根据政府规划,核电在 2025 年退场后,天然气占比将升至 49%,煤炭占 33%,再生能源占 15%。然而,天然气储存时间短且价格易受国际政治影响,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届时缺电风险将大增。台湾迫切需要自主性高且稳定的基载电力来源,而地底蕴藏的丰富地热资源或许是解方。

台湾蕴藏丰富地热资源,是基载电力的极佳选项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球内部源源不绝的热能加热地下水,经由地热井涌出地表加以汽化成蒸气,即可推动涡轮机发电,发电后的蒸气冷凝成水后回注地层可循环使用。不同于光电和风电属于间歇性发电,地热发电可 24 小时不停运转,是唯一能作为基载电力的再生能源,且碳排放量只有光电和风电的一半不到,相同发电量所需的土地面积更只有光电的百分之一。由于只有位处于火山带或是板块推挤处的国家才有地热,全球地热总发电量不高,只有 94.0TWh,占比约 0.3%。美国以发电量17.1TWh 位居第一,印尼以 15.9TWh 次之,而菲律宾以 10.3TWh 排名第三,其他还包含冰岛、日本、土耳其、和肯亚。
台湾正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根据工研院于 2013 年的初步估计,深度 3 公里以内的浅层地热发电潜能为 0.98GW,深度 3 公里至 6 公里的深层地热,其理论发电潜能约 31.8GW,总计达到 32.7GW,相当于 17.2 座核三厂,其中 7 成地热资源北部大屯火山群和宜兰平原,可就近供应北部用电热区,其他包含花东地热区和南投卢山地热区。台湾丰富的地热资源还吸引由比尔盖兹 (Bill Gates) 投资的瑞典地热开发公司倍速罗得 (Baseload Capital) 前来投资,选在花莲红叶村兴建电厂,发电容量规划为 2.4MW,预计 2023 年商转。

开发面临重重关卡

台湾坐拥庞大地热资源,却长期忽视地热发电发展。开发耗时,成本过高,且回收期长是主要因素。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的资料,一座电厂从选址探勘到商转,至少需 7 到 10 年的时间,每kW装置量的建置成本为美金 4,468 元,是风电厂的 3 倍,光电厂的 5 倍。后续维护支出也是一大负担。为避免管线发生结垢问题,需要 24 小时持续注入结垢抑制剂,并搭配每年或数年一次的机械或盐酸清井。因此地热发电的均化发电成本较高,每度(kWh)为美金 0.071 元,高于光电的美金 0.057 元和岸上风电的美金 0.039 元。
除了成本问题,台湾高山多且地质复杂,是否适合发展地热发电一直备受争议。地热资源大多位于国家公园内或是地质灾害敏感区,受法规限制难以开采。民众也担忧开发会增加土石流或地震的机率,或是造成地层中的硫化物外泄引发空气污染。扣除有土地争议的区域,浅层地热的发电潜能只有 150MW,经济效益甚微。若是要开凿深层地热,需要使用增强型地热系统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 EGS),在岩壁中钻井制造缝隙,再注水使其加热成蒸气推动涡轮机发电。不过,目前 EGS系统尚未成熟且投资成本非常高,工研院预估 5-10 年内难以投入使用。

欠缺法规和财务支持是最大瓶颈

除了成本和环境考验外,业者认为地热发展最大问题在于政策不明且补贴诱因不足。自台湾政府于推出能源转型政策以来,除了喊出 2025 年地热发电装置量达到 200MW 的目标,没有推出配套措施来推动发展。无论是光电或风电均有相关法规依循,地热产业至今仍没有专法保障,导致国内外业者不敢贸然投入。政府目前是以「温泉法」来管理地热资源,但这法规是针对温泉区的开发和观光,和能源开发是完全不同领域,行政人员也缺乏专业知识,审查往往被搁置。再者,申请建造地热电厂程序极为复杂,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种法规和行政关卡,但政府并未设立单一窗口,业者得自己摸索流程,耗费庞大的时间和成本。
相较庞大的投资成本,政府的补贴可谓杯水车薪。一口探勘井需要新台币 3 千万至 5 千万,每次探勘需要开凿 3 至 5 口井,一口地热井需要 1.5 亿至 3 亿,等于前期投资金额高达 3 亿至 5 亿。而政府仅为每个地热开发案提供最高新台币 1 亿的补助金,还需先自行投入资金后才能申请,经济诱因不足。其他研究经费,税收减免,公共效益基金至今都没有明确的规划。另外,地热发电的趸购费不高,电厂装置容量 2MW 以下每度为新台币 5.7736 元,2MW 以上为新台币 5.1956 元。以新清水电厂估算,修复成本新台币 7.6 亿,装置容量 4.2MW,每年生产 2,500万 度电,至少需要 5~ 6 年才能回收,若是计入探勘和钻井的费用,回收期就更长。

日本经验值得借镜

台湾地热发展停滞 30 年,技术及观念都跟国际严重脱节,政府可参考邻国日本的经验。日本浅层地热的发电潜能达23.8GW,仅次于美国的 30.0GW 和印尼的 27.8GW,但发电量占比只有 0.3%。日本在发展时面临到和台湾相似的挑战,包括土地法规严格,国家公园区域内无法开发,民众担忧环境影响而反对,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日本地热发电从 1990 年代后停滞多年,2011 年 311 福岛地震地热发电产业带来重大转捩点。当时日本东北11座地热电厂在历经地震海啸竟安然无损,成为当地灾后重要的电力来源。日本政府惊讶于地热电厂抵抗天灾的能力,重新积极推动地热发电,311 地震前的装置容量约 522MW,目标至 2030 要成长到 1,550MW,发电占比达 1%。
为了促进发展,日本政府制订了一连串政策,例如松绑国家公园限制,设立单一专责部门来缩短行政流程。政府也和产学界合作扩大调查地热埋藏点,并集结专家成立委员会为业者提供咨询服务,提高探勘成功的机率。针对高昂的探勘和钻井的支出,政府提供 50%~100% 的补贴,并为业者的贷款提供责任担保。另外,地热发电的趸购费率极具吸引力,电厂装置容量低于 15MW 为每度 42 日圆,大于 15MW 的为每度 27.3 日圆,都高于均化发电成本每度 13.3 日圆,提供业者诱因继续发展,并鼓励民间企业设置小型电厂。在政府积极推动下,小型电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2010 年只有 17 座地热电厂,2020 年大小电厂总计已达 90 座,成长非常惊人。
由日本经验来看,台湾政府若想达到 2025 年地热发电目标,首要完善地热政策,应尽速制订地热专法,设立单一政府窗口加速行政程序,进行全国性的地热资源调查,并提供更多补贴和财务支持来分担业者的开发风险。政府亦可提高趸购费率,提供税赋抵减,以吸引业者持续投入。台湾面对日益艰巨的用电挑战,能否利用地热发电解决台湾电力供应挑战,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决心。

Related Articl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