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九大药厂──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2017年8月宣布斥资 119 亿美元,以溢价 29%并购新创公司凯特制药(Kite Pharma, Inc)。消息宣布后,凯特股价应声上涨 29%来到 178 美元,是 1 年前的 3 倍。而吉利德科学的股价也在几日内上涨 17%。当时凯特制药只是一间年营收仅美金 2 千万,年亏美金 2.7 亿,新药尚未获得 FDA 批准的新创药厂,为何会获得大药厂的青睐?因为其专研的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是目前癌疗领域最热门 的题材。不同于传统手法如手术、化疗、放射疗法以及标靶治疗,是借由外力杀死癌细胞。免疫疗法是活化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精准辨识并攻击癌细胞,并利用免疫反应的记忆力,达到长期抑制癌细胞的效果。临床显示,于某些末期癌症,免疫疗法能提高存活率,且副作用低,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免疫療法的三大方向
早在 19 世纪末,医学界就透过注射细菌于肿瘤来引诱免疫系统毒杀肿瘤。但当时对免疫系统了解有限,无法提高成功率。直到 1970 年代,医学界才发现免疫系统中能攻击感染源的“T-细胞”。而直到 2010 年,第一个免疫疗法药物,由丹德里昂药厂(Dendreon Corp. 已破产)开发的 Provenge 才获得 FDA 核准,用来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
目前免疫疗法分为三大类,一是免疫检查点药物疗法(Immune Checkpoint)。利用药物阻止肿瘤发展出能抑制免疫系统的细胞,并引发 T-细胞增生来形成强烈的免疫反应,进而抑制或杀死肿瘤。目前 FDA 核准的有必治妥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推出的益伏(Yervoy)及保疾伏(Opdivo)、默克药厂(MSD)的吉舒达(Keytruda)、罗氏药厂(Roche) 的 Tecentriq、新基(Celgene)的 Imfinzi、及德国默克(Merck KGaA)及辉瑞大药厂(Pfizer)合作的 Bavencio 共 6 种。
前 3 种主要用于治疗末期黑色素细胞癌(均有在台上市),其它是治疗膀胱癌及皮肤癌。以益伏为例,晚期黑色素癌 5 年存活率可从 5-10%提高到 21%,令医学界大为惊艳。药厂也加紧实验,希望扩大适用癌症。第二种是癌免疫细胞疗法(CAR-T 疗法),将患者的免疫细胞取出后植入会辨认肿瘤的抗体及活化基因,再大量增殖后输回患者体内,提高免疫系统的攻击效果。第 一个于 2017 年 8 月获得 FDA 核准,诺华药厂(Novartis)的 Kymriah,用于治疗血癌,另一个是 2017 年 10 月才取得核准,由吉利德科学和凯特药厂开发,用于治疗淋巴癌的 Yescarta。第三种是治疗性疫苗(Cancer Vaccine),在患者身上施打特定肿瘤抗原,诱发免疫反应并制造可对抗此肿瘤的抗体。目前 FDA 核准的仅有上面所提到的 Provenge。
商機極為龐大,藥廠併購動作不斷
根据医药市场研究机构 EvaluatePhrama 的统计,2016 全球抗癌药物市场规模约 830 亿美元,预估到 2022 会成长至 1,922 亿美元,7 年复合成长率约 12.7%,而成长最多就是免疫疗法。跟据 IMS Health 预估,免疫疗法市值将从 2014 年的 16.9 亿美元暴增到 2020 年的 308 亿美元,7 年的复合成长率高达 51%。庞大商机也使得全球药厂争相竞逐,除了自行研发,更积极并购或投资新创药厂。除了上面提到的吉利德科学,辉瑞大药厂也在 2016 年 8 月以 26%溢价,近 140 亿美元并购美国抗癌药厂商 Medivation。另一药厂新基在 2016 年也以近 10 亿美元和专研 CAR-T 疗法的 Juno Therapeutics 签下长达 10 年的合作,近 期还传出有意并购另一家药厂蓝鸟生物科技(Bluebird Bio)。连 Google 都在 2017 年 11 月投资近 1.1 亿美元于一间才成立 1 年多,专研免疫检查点药物疗法的新创公司 Arcus Biosciences。而台湾在免疫疗法的研究上落后许多,直到去年政府才有条件的开放,让有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医师可在末期癌症患者执行免疫疗法。
过多资源投入,市场显现混乱
现在免疫疗法被视作癌症治疗的超新星,药厂一窝蜂地投入相关研究。跟据美国制药协会的统计,目前全球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肿瘤免疫药物近 250 件,以免疫检查点药物疗法及 CAR-T 疗法为主。不过,在市场蓬勃发展同时,也衍生不少问题。美国 FDA 于 2016 年 6 月提出警讯,表示现在的免疫疗法市场有过热迹象。纽约时报也在 2017 年 8 月的报导提到,在美国,临床研究虽多,但符合的病人却太少,药厂要到欧洲和亚洲才能找到的患者。而过往临床研究能聚集上百位患者,而今却只能找到数十位,研究结果的精准度也备受考验。 医学界也提出警告,药厂过度集中资源在免疫疗法,是否压抑了其他癌疗领域的发展,又或是否对免疫疗法太过乐观,而忽略对相关副作用进行更多的研究。另外,不少临床研究类型相近,恐导致资源浪费。种种问题,都需要政府、医学界、药厂做更深入的探讨。
搭配精准医疗更添助力
癌症治疗是一连串“try-and-error”的过程,这对任何患者来说,都是生理、心理以及财务上极大的负担。免疫疗法虽有其独到之处,但也非适用在所有患者上。医学界结合精准医疗,透过基因检测出患者身上的突变点以及分析其生活环境与型态,让医师在制定医疗方案时能有更明确的方向,来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降低副作用。药厂也可在临床实验时事先筛选适合的病患,可缩短研究的时程,并提升成功率。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每年有超过 880 万人死亡,且病例数还在快速增加中。而免疫疗法虽有其独特的地方,但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医学界乐观的期待,终有一日,癌症不再是人人闻之色变的绝症,而是可被治疗的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