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IS THE CRUMBLING AMERICAN EMPIRE ABOUT TO LOSE ITS AAA CREDIT CROWN?

衰落中的阿美利堅帝國即將喪失它 AAA 的信評皇冠?

IS THE CRUMBLING AMERICAN EMPIRE ABOUT TO LOSE ITS AAA CREDIT CROWN? 衰落中的阿美利堅帝國即將喪失它 AAA 的信評皇冠?

從 70 年代的「美金」本位、到今日無限「量寬」後泛濫的「美鈔」。全球超低利息時代已成過去,利率正常化將會是美國財政致命的弱點。美國國債供需邁向失衡,將造成全球金融混亂,更會是壓垮美元霸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Text_ 李紹廷 / Michael Lee Photo_istockphoto、 TPG

年初美國財政部的借款授權用盡,又觸及美國「債務上限」 ( Debt Ceiling ) 31.4 兆美元;經過漫長協商與避免美債違約,6 月初參議院終於同意提高上限。不過好景不長,8 月信評機構惠譽 ( Fitch Ratings ) 於無預警之下、下調美國信評,由最高評級 「AAA 」 降至 「AA+ 」 ,理由為美國財政與監管惡化。美國國會於 10 月又無法對預算案內容達成共識,聯邦政府一度面臨關閉危機;第二大信評機構穆迪 ( Moody's ) 於 11 月也將美國信評從穩定降至負向,理由是財政風險升高與政治兩極化。
國際三大信評機構中 ( 註1 ) ,僅剩穆迪還對美國維持最高等級評等。標普 ( S&P Global Ratings ) 早於 2011 年調降美國信評。信評機構反映美國不斷升高的赤字與債務,未來美國獨特的信用實力也無法完全抵消其財政風險。

高債務與高利率互動同行

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實施量化寬鬆 ( Quantitative Easing ),美國公債發行量不斷螺旋式攀升;2020 年疫情爆發後,政府為了救市,又進一步推高債務。美國國債 2007 年僅 13.3 兆美元,2019 年增一倍達 27.2 兆;疫情短短 3  年,又進一步累積至 33.7 兆。美國國債相對其GDP 比,也從 2007 年 63% 激增至目前的 123%。
國債 ( 註2 ) 又分為「公共債務」( Public Debt ) 與「政府內部債務」( Intragovernmental Holdings )。前者是聯邦政府發行的債券,持有者為個人、法人、地方政府、聯準會與外國政府等,目前金額約 26.6 兆。後者指聯邦政府內部機構之間的借貸,例如交通部向財政部借款。由於政府內部債務相對穩定,一般關注眼光落在可流通的公共債務。過去 10 年,公共債務成長約 120%,政府間債務則增加約4 成。債務激增同時,疫情後的高利率又給了美國一記重擊。由於疫情期間遭遇勞工短缺與供應鏈重組,蟄伏已久的通膨再起,聯準會自 2022 年以來累積升息 11 次,聯邦資金利率 ( Federal Funds Rate ) 從接近 0% 上升至 5.50%,美國國債平均利息也從 2021 年低點的 1.6% ,上升至目前的 2.97% ,為 2009 年以來最高。
由於通膨回落,市場目前普遍預期升息循環已近尾聲,不過聯準會暗示未來中性利率可能高於疫情前水準。知名宏觀研究機構 BCA Research 也指出,過去 30 年低通膨環境的兩大因子將不復存在,包括全球化與勞工薪資成長受壓抑。美國嬰兒潮世代在疫情期間退休人數大幅增加,使美國勞動市場持續吃緊;加上地緣政治衝突,供應鏈重組與製造成本上升,兩因素皆使通膨持續燒。BCA Research 預估未來美國通膨率將持續在 3% 與4% 之間。聯準會目前利率點陣圖中位數也預估,2024、2025 年分別為 5.1% 、3.9% ,代表未來兩年利率居高不下。今年 8 月,美國前財政部 Lawrence Summers 更預測未來 10 年的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平均為 4.75%。高債務與高利率互動同行,將持續拖累美國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屢創新高

數據顯示美國財政赤字已超越疫情前水準。觀察美國財政赤字對 GDP 比率,若拆成四個時期,分別為金融海嘯前十年 ( 1998 至 2007 ) 、金融海嘯後十年 ( 2008 至 2017 ) 、疫情期間 ( 2020 至 2021 )與疫情過後 ( 2022 至 2023 )。四個時期平均財政赤字對 GDP 比率分別為 0.8% 、5.3% 、13.6% 與 5.9%。2008 年後,在公司稅收減少、社福與醫保支出增加下,赤字與日俱增;疫情期間失業救濟金支出大幅攀升,導致赤字進一步擴大。近兩年則因拜登經濟學 ( Bidenomics ) 大撒幣,2023 年赤字達 1.7 兆,約當美國 GDP 之 6.3% ,超越了疫情前水平。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高債務與高利率同行的結果,將使病入膏肓的財政赤字進一步惡化。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或“ CBO ” ) 預測,2033 年赤字將達 GDP 7.3% ,2053 年進一步抵 10% ;此數據更遜於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歐豬」五國 ( PIGGS )。其中利息支出為財政惡化主因;國債利息支出佔 GDP 比重,將從 2023 年 2.5% 上升至 2033 年的 3.6% ,2053 年將進一步達 6.7%。以上預測是基於十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 2023 年 3.8% , 2053 年 4.5%。
利息支出恐怕在二十年內成單一最大支出。美國預算支出分為強制性支出 ( Mandatory ) 和自由裁量支出 ( Discretionary )。前者已於特別法案中規範,不需每年經國會授權,如社會安全福利 ( Social Security ) 和醫療保健 ( Medicare ) 等。而自由裁量支出由國會統籌,包括國防與非國防 ( 國際與國內事務支出 ) ,每年需經國會授權。2022 年美國預算支出中,強制性支出佔 66%、自由裁量支出 26%,利息為 8%。CBO 預測,2050 年利息支出將超越社會安全福利、醫療、國防等項目,成為政府最大的單項支出,達總支出兩成;且若利率高於預期,債務與利息可能惡化更快。
高昂的利息更可能排擠部分預算,摩根大通 ( J.P. Morgan ) 警告,空中交通管制、公路橋樑、司法、疫苗、與環境保護等聯邦政府過去一直有能力承擔開支的其他項目,未來預算中或許將無法涵蓋。華爾街日報也指出,高昂的利息帳單,將使美國面臨許多難題,除了未來極端氣候事件與老齡化的龐大成本,地緣政治升級帶來的軍費開支、 5G 與半導體競爭,更將使美國處於不利的局面。

美債供需將失衡?

除了高債務、高利率與高赤字的惡性循環,美債投資者近十年變化,也暗示未來「高波動」。美國證券業和金融市場協會 ( SIFMA )統計,過去十年來,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公共債務」比率下滑最多。在近 26 兆中,外國投資者雖增持約2.1 兆美元,但佔比從 2012 年底 43% 降至今年第二季之 30%。最大外國投資者為日本與中國;中國曾為美債第一大外國買家,持有美債最高為 2013 年約 1.3 兆美元,目前僅 7,781 億。
值得一提的是,美債這兩年報酬率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不是好消息。聯準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10 月底,整體「可流通」的「公共債務」市值與帳面價值相差 2.6 兆,顯示投資者虧損達一成。
聯準會、共同基金、銀行機構與州政府持有比重則提升,今年第二季分別持有 4.8 兆 ( 19% ) 、3 兆 ( 12% ) 、1.7 兆 ( 7% ) 與1.6 兆 ( 6% )。其餘為養老基金3.7 兆 ( 14% ) 、個人 2.3 兆 ( 9% ) 以及保險公司與其他等 0.8 兆 ( 3% )。
美國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自 2008 年後大幅膨脹,同時成為美國國債大買家之一。聯準會資產從 2007 年 9,200 億,15 年翻了 8 倍達7.8 兆美元。其中持有美國國債也從 7,500 億暴增 4 兆達 4.8兆,幾乎囊括了此期間美債增幅 20 兆的五分之一。聯準會購買財政部發行之政府債券,通過發行貨幣的方式為財政融資,也稱為財政赤字貨幣化 ( Monetization of Fiscal Deficits )。
令人擔憂的是,除了國外投資者長期佔比下降,兩大買家「聯準會」與「共同基金」已加入空方;有越來越多對於美債長期供需將失衡的看法出現。例如,聯準會於 6 月開始「縮表」,9 月起每月減持 600 億美元公債與 300 億抵押貸款債券 ( MBS ) ,至 2025 年中前資產負債表將減少 2.5 兆美元。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 ( BlackRock ) ,近期也宣布長期將持續減持長天期美國公債。供給方面也沒有好消息,報告指出未來 12 個月將有約 7.6 兆美債到期,佔可流通公共債務約 3 成;又在美國舉債上限之爭過後,財政部急需補充現金,因此發行量將變得更大。美債惡性生長的黑洞胃口或許將填不飽,無非是一大利空。

金融混亂與美元霸權的墮弱

新的避險基金之王、城堡投資公司 ( Citadel LLC ) 創辦人Kenneth Griffin 警告,美國不能再像喝醉的水手一樣亂花錢,當前的財政赤字是不可持續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 ( Bridgewater Associates ) 創辦人達里歐 ( Ray Dalio ) 近期更指出,在未來一年半內國債狀況可能嚴重惡化;財政部和聯準會會被迫大量發債、印鈔,最終恐怕導致金融資產定錨的美債利率飆升、美元重挫,將讓全球金融秩序陷入嚴重混亂。
美元霸權 ( Dollar Hegemony ) 過去數十年給了美國諸多經濟利益,但隨著金融海嘯後,美國財政惡化、政治兩極化,加上近年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以及結構性通膨,多種因素加總下,全球正浮現「去美元化」 ( Dedollarisation ) 趨勢。國際貨幣基金 ( IMF ) 指出,2022 年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的比例降至 20 年新低的 58% 。今年 8 月舉辦的金磚峰會 ( BRICS Summit ) ,議程重點也在降低對美元依賴;且明年新增六會員國後,金磚國家人口將佔全球近半。
美元霸權其實是建立在美元、美債及美軍的自我循環機制之上;美元必須獲得國際社會信任,美債才能順利發行,進而擴充軍事預算。在金融海嘯後無限量寬的美國,累積了龐大的國債;但全球低利時代已成過去,利率正常化將是美國財政致命的弱點。目前在財政赤字高漲、利率居高不下,加上美債供需失衡與國際去美元化等內憂外患下,若未來美元與美債重挫,恐怕將加速達到美元霸權衰落之臨界點。

註1 : 據統計,國際三大信評機構為標普 ( S&P Global Ratings )、穆迪 ( Moody's ) 與惠譽 ( Fitch Ratings )。標普市占率約 40% 至 45%,穆迪約 30% 至 40%,惠譽約 15%。
註2 : 美國公債是美國財政部通過公債局發行的政府債券,排除「不可轉讓」的「政府間債務」,「可流通」的「公共債務」主要可分為五類: 一年內到期之國庫券 ( Treasury Bill ) 、期限在二至十年的國庫票據 ( Treasury Note ) 、發行期限超過十年之國庫債券 ( Treasury Bond ) 、通漲保值債券 ( 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 Securities , TIPS ) 與浮動利率債券 ( Floating Rate Note )。2023 年 10 月底公共債務26 兆中,約 53% 或 13.8 兆屬國庫票據,國庫券佔 21% 或 5.5 兆,國庫債為 16% 或 4.3 兆,其餘為 7.6 兆 TIPS 佔 8% ,與浮動利率債券 ( 0.5 兆或 2% )。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