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British Petroleum ( BP )的統計,目前全球初級能源消耗以煤炭和石油為主,各占 28% 及 34%。天然氣占 23%,水力發電、核能和再生能源共占 15%。降低煤炭、石油用量以緩和溫室效應已成當務之急。核能是零排放且穩定的能源。但在福島核災後,反核浪潮席捲全球。目前已有 8 個歐 洲國家宣布在 10∼20 年內逐步放棄核能,台灣也宣布在 2025 年廢核。但能源缺口該消耗如何補足?再生能源無疑是最潔淨的選項,但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儲能技術也尚未成熟,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天然氣碳排放量低,只有煤炭的一半,石油的 3 成,發電穩定且成本較再生能源低。雖然有外洩、爆炸的風險,仍被視是在再生能源成熟前,最適合作為替補煤炭及核能的選項。能源消耗大國如中國、印度都選擇天然氣為替代能源。 根據星展銀行預測,天然氣需求將快速成長,在全球能源消耗量占比將提高至 26%,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來源,而煤炭及石油比重將下滑至 24% 及 28%。
國際能源板塊逐漸西移
過去五十多年,世界能源板塊以中東及俄羅斯為中心。 頁岩油氣的發展,改變了這一局面。美國在 2011 天然氣產 量達世界第一,在 2017 年也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最大產油 國。本月初,原油出口更首次超過進口量。美國正逐步達成川普的「能源獨立」目標,接下來就是要和 OPEC 及俄羅斯在能源貿易市場一較高下。美國目標要在 2022 年底將液化天 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出口量擴大 5 倍以上,在全球 LNG 貿易市場份額將從目前的 4%∼5% 提高到 20%以上,成為僅次於卡達的第二大出口國。當 OPEC 及俄羅斯為了穩定油價而減產,美國稱勢擴大 LNG 供應。 隨著全球 LNG 供給增加,以往亞洲天然氣價格較歐洲及北美高出 1∼2 倍,未來也將逐漸下滑。
亞洲占全球能源消耗量四成以上,初級能源結構以煤炭和石油為主,各占 48% 及 29%,天然氣因價格高,僅占 11.5%。亞洲占全球一半以上的石油貿易量,但在全球天然氣貿易份額只有約 28%。而歐洲以石油、天然氣及核能為主,各占 37%、23% 及 15%。歐洲占全球天然氣貿易量超過 4 成,其中有 45%來自俄羅斯。如今,因應低碳潮流,許多亞洲國家紛紛增加低碳的天然氣之使用。根據 BP 的預估,到 2040 年,亞洲在全球天然氣貿易比重將成長到 33%,而歐洲的份額將下滑到 27%。這樣的趨勢,讓全球能源貿易重心更偏向亞洲。
中國是左右市場發展的一大關鍵。中國能源結構偏重煤炭,占總消耗量 60%,石油占 19%,非化石能源(水力發電、核能、再生能源)占 14%, 天然氣僅占 7%。為了改善空汙,政府明訂到 2020,煤炭比重需降到下降到 58% 以下,缺口將由天然氣補足,目標提高比重到 10%。一年的消費量 將超過 3,000 億立方米,大約是美國年產量的 4 成。由於自身的產量只夠供應約 5∼6 成消耗量,勢必要擴大進口。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預估,中國在 2019 將成為最大天然氣進口國,一年進口量超過 1,100 億立方米,全球貿易市場份額將從目前的 8% 成長到 10%。 目前中國主要從土庫曼及澳洲進口天然氣,占總進口量 34% 及 26%。待中俄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於 2019 底啟用後,俄羅斯將成為第一大供應商,每年供應量可達 380 億立方公尺,占總進口量 35% 以上。美國對中國也虎視眈眈。目前中國只有約 2% 的進口天然氣來自美國,川普政府極欲透過LNG 出口來減少對中國的貿易赤字。2017 年底川普訪華之旅,中美簽下金額超過 1,200 億美元的西維吉尼亞頁岩氣及阿拉斯加油氣田的共同開發計畫,以 及高達110億美元的天然氣運輸協議。當時摩根史丹利預估,在 2 到 3 年內, 美國占中國天然氣進口比重將上看10%。不過,隨著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國針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徵稅10%,導致進口量已較去年同期下滑 5 成以上。如果關稅提高到 25%,美國天然氣市場恐面臨的供給過剩,價格崩盤。
不過, 期似乎出現轉機。根據《彭博社》的消息,中國準備重啟美國液化天然氣的進口,但是否會撤銷關稅尚不得而知。
台灣偏頗的能源政策風險高
台灣目前以煤炭為主要能源來源,占總消耗量 47%,其次是天然氣的 34%,而核能僅占 8%,石油及再生能源各占 5%。為了減碳及廢核,政府規劃 2025 年天然氣比重要達 50%,再生能源占 20%,而煤炭將下滑至 30%。但天然氣依賴進口,除了要考量運輸及裝卸的安全性,存量也是一大重點。目前的規定是 15 天,夏季尖峰 7 天,遠低於煤炭的 30∼45 天。隨著亞洲各國搶奪天然氣源競爭加大,氣源的掌握考驗政府的智慧。日本在 2011 年福島核災後提高石油及天然氣的進口,造成電價上漲,貿易逆差,政府不得不在2013 年重啟核電,台灣應為做為借鏡。
再者,天然氣仍會排放溫室氣體。各國增加天然氣使用量可能表示再生能源與核能的用量相對減少,對減緩全球暖化的幫助有限。如果要達到巴黎協定中的目標,也就全球在 2050 年達到碳中和,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仍是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