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HALF-DEAD EURO AREA BANKS REMAIN STUCK IN THE MUD

深陷泥淖、半死不活的歐元區銀行業

HALF-DEAD EURO AREA BANKS REMAIN STUCK IN THE MUD 深陷泥淖、半死不活的歐元區銀行業

僵化的歐元壓抑歐元區經濟發展,內部破碎化、外部競爭加劇,銀行業也因此深陷困境!

Text_李紹廷/Michael Lee Photo_iStockphoto

2019 年 4 月底,德國兩大銀行巨頭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與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合併談判破局;2007 年以來兩家陷入困境的銀行股價下跌超過九成,目前股價淨值比分別僅 0.20x 與 0.28x。6 月初義大利政府又因削減財政赤字不力,未來將面臨歐盟 35 億歐元罰款;由於義大利銀行持有過多政府公債,當公債殖利率飆高,市場即頻傳義大利恐瀕臨銀行危機。6 月下旬,歐洲央行主席 Mario Draghi 更表示,若未來經濟持續疲軟、通貨膨脹未達標,央行可能再度擴大「負利率」政策或進一步購買資產。
金融海嘯 10 年後,美國銀行業已恢復生機,然而近期利空頻傳的歐洲銀行業,究竟為何仍未走出困境?

主街拖累了金融街

1999 年歐洲實行的單一貨幣「歐元」,剝奪了各國透過匯、利率的自行調整機制,加上經濟整合走在政治整合之前;儘管有貨幣聯盟(Monetary Union),但區域內缺乏可重分配資源的財政聯盟(Fiscal Union)與政治聯盟,導致歐元區各國富者越富、貧者越貧。2008 年一場金融海嘯,讓歐洲脆弱的經濟基礎原形畢露;各國財政日益困難,又進一步導致 2011 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為了挽救經濟,2014 年歐洲央行進一步將轉存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下調至 -0.1%(目前為 -0.4%)。由於歐元區位在主街(Main Street)的實體經濟身陷泥淖,代表金融街(Financial Street)或華爾街(Wall Street)的金融業也病入膏肓!
歐元區銀行持續去槓桿,資產淨值比從 2008 年 25x 下降至如今 14x;儘管部分國家銀行業逾放比仍高,如希臘 45%、葡萄牙 12%、義大利 9.7%,但歐元區整體逾放比也從 2013 年高檔之 8% 減半至今日 4%。各國監管機關持續要求強化資本與資產品質,但歐元區銀行業獲利能力仍疲弱不堪。例如 2007 年以前 ROE 可保持 10% 以上,2013 年僅剩 3%,如今緩步改善至 6%,但仍低於長期資本成本(10%)。若進一步分析發現,近年獲利改善主因並非收入增加,而是來自訴訟成本與呆帳費用等減少。
實體經濟的疲弱,也壓抑了利率與利差。根據德意志銀行統計,歐洲銀行存放在歐洲央行的超額準備存款達兩兆歐元;又因為負利率政策,「存款人」每年須給付央行約 80 億歐元,約佔行業稅前獲利約 6%~7%;銀行業淨利差也從 2014 年 2.1% 下滑至如今約 1.7%,低於美國銀行業的 3.3%。
低落的獲利能力也反映在市場估值,歐元區銀行業目前平均股價淨值比僅 0.7x,與 10 年前金融危機水準相當。同一時期,美國銀行業 ROE 已回升至 12%,股價淨值比也從 2009 年 0.5x 改善至 1.2x。

內部整合程度低,外部競爭加劇

除了欲振乏力的實體經濟,使用共同貨幣的銀行業內部整合程度低、破碎化(Fragmentation)程度高。根據德意志銀行統計,美國前五大銀行囊括美國銀行業近半資產,然而歐元區前五大業者資產市佔率卻低於 25%。若觀察跨國貸款比重,歐元區內非金融企業跨國貸款僅佔總放款 9%,跨國家戶或個人貸款更僅佔不到 1%;數據顯示歐元區雖使用共同貨幣,但區域內銀行的整合程度低。此外,由於缺乏整合的銀行聯盟(Banking Union),目前歐元區內的銀行仍由 19 個不同的國家銀行法規管制,缺乏統一的監管機制、破產法與稅務體系等,大型跨國銀行整併之路難行!
近期義大利的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FCA)和法國雷諾 ( Renault ) 合併案破局,也顯示歐洲地區儘管車廠產能重疊,但區域內整合仍牽涉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由於雷諾最大股東為法國政府(持有 15% 股權),飛雅特表示法國目前不具備讓合併案通過的「政治條件」。
央行透過寬鬆貨幣政策壓低利率與提供市場流動性,也使銀行業吸收資金能力受到外部挑戰,例如保險業與影子銀行。例如 2008 年歐元區銀行業資產為 33 兆歐元,佔歐元區金融業資產 50 兆的 66%,另外保險業與退休基金佔 12%,剩餘 22% 屬於影子銀行,如貨幣市場基金、避險基金、不動產信託等。然而,2017 年銀行業資產下降至 27.5 兆歐元,僅佔歐元區整體金融業資產 74 兆歐元之 37%,保險業與退休基金上升至 15%,影子銀行則大幅上升至 48%。由於存款利率持續下探,資金持有者也更積極透過其他管道追逐收益率。

主權債務危機風險

2011 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前因是歐元加深了各國財政差異,導致部分國家公債信用評等下調;爆發危機的國家如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與西班牙,合稱歐豬5國(PIIGS)。由於公債具高度流動性、風險權重低,故銀行願意買入公債,更可輕易做為融資抵押品。當公債價格大幅波動,銀行不僅面臨投資虧損、淨值減少,融資流動性枯竭又使融資成本上升;銀行信用緊縮進一步提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最後影響經濟成長。
儘管銀行持續提升資本,但 IMF 近期又示警歐債危機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德意志銀行統計,歐元區銀行對公債曝險金額為其第一類核心資本的 170%,為美國銀行業的 3 倍之多;若以國內公債佔銀行總資產比率來看,其中曝險較高的國家如義大利(10%)、葡萄牙(9%)、比利時(8%)、西班牙(7%)等,曝險比率高於各國 2011 年危機的水準。且隨著歐元區貧富差距擴大,越來越多激進的反歐盟、民粹政黨竄起後,公然挑戰歐盟財政紀律的後果,將是公債價格的大幅波動!
除了銀行業以外,歐元區保險業近年也持續增持公債。根據 IMF 計算,歐元區保險業持有約 15% 歐元區政府公債與 25% 歐元區銀行金融債;且持有 BBB 級債券比率持續攀升,從 2008 年 5%(佔債券投資組合上升至 2017 年 20%。IMF 4 月警告,未來歐洲若再度發生主權債務危機,保險業者有可能也被拖下水。

德意志銀行的啟示

成立於 1870 年的德意志銀行,原先為德國境內的商業銀行,於 80 年代後期積極跨入國際市場與投資銀行領域。1989 年以 27 億馬克併購擁有 150 年歷史的英國投資銀行 Morgan Grenfell Group,1998 年又以高價 100 億美元併購美國百年老店信孚銀行 ( Bankers Trust )。儘管轉型後收入來源更多元化,但也因此承擔更多風險。2013 年,德意志銀行帳上衍生性商品名目金額高達 75 兆美元(目前約 50 兆),為當時德國 GD P的 20 倍、歐元區 GDP 的 5 倍。IMF 也警告德意志銀行的衍生品交易與歐美銀行連結猶如千絲萬縷;德意志銀行若崩潰,將大幅增加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連帶拖累美國與歐洲其他銀行體系。
此外,德意志銀行日前計畫以 500 億歐元設立「壞帳銀行(Bad Bank)」;主要為了打消帳上的長期衍生性商品壞帳,並逐步退出歐洲以外的證券與利率交易業務。500 億歐元的準備或許不足,因為帳上仍有約 1.1 兆歐元的金融資產(不含現金與銀行轉存),其中包含 3,310 億市值的衍生性商品資產。
除了打消壞帳,德意志銀行近年也頻傳裁員,例如 2015 年執行長計畫逐步裁員,從約 10 萬名員工降至 7.7 萬(目前仍有 9.1 萬)。德國服務業工會也表示,今年初破局的德國兩大銀行合併案若完成,估計將有3萬人遭裁員,約占兩家銀行現有 14 萬員工的 21%。儘管裁員步伐緩慢,但數據皆顯示德國銀行業人力過剩的問題亟需改革。
金融海嘯 10 年過去了,歐元的缺陷壓抑了區域的經濟成長,歐元區銀行業獲利仍疲弱;且缺乏財政與銀行同盟、內部整併不足,外部又須抵禦來自保險業與影子銀行的競爭,獲利基礎薄弱。儘管持續提升資本,但似乎仍未記取八年前歐債危機的教訓?隨全球景氣擴張循環進入末期,未來經濟若有風吹草動,歐元區銀行業將再次遭受嚴重打擊。加上美國與德意志銀行間千絲萬縷、錯綜複雜的交易,銀行危機或許如傳染病一般,從歐洲蔓延至華爾街。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