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传递优质生活美学 - 领略顶级生活的极致品味

SMARTER FACTORIES GET SMARTER & FASTER WITH THE PANDEMIC?

后疫情时代,智慧工厂能顺利起飞?

SMARTER FACTORIES GET SMARTER & FASTER WITH THE PANDEMIC? 后疫情时代,智慧工厂能顺利起飞?

受到疫情冲击,制造业加速推动智慧化转型,但要全面实现智慧制造,似乎仍有一段漫长且崎岖的路要走。

Text_林佩璇/Filia Lin Photo_iStockphoto

2020 年 COVID-19 肆虐全球,各国采取严厉封锁措施来减缓疫情扩散。企业面临生产活动停摆,供应链断链等危机。而劳动力密集的传统制造业受到的冲击更大。根据国际调研机构 Gartner 的报告,全球制造业生产力在疫情影响下至少下降 20%。不过,危机就是转机。这次疫情使企业重新审视过度仰赖人工的生产模式,加速推动智慧制造转型,导入数位化管理,扩大自动化生产。然而,制造业要真正落实「智慧工厂」,似乎仍有漫漫长路要走。

疫情加速企业数位化及自动化转型

为了降低办公室群聚感染的风险,企业不得不让员工在家工作。顾问机构企业科技研究(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针对全球 1,200 家企业所进行的调查,目前有 72% 的员工都远距上班。研究指出,48.6% 的企业在实行远距上班后,员工的生产力较疫情前更高。许多企业认为,在疫情结束后,采取远距工作的员工人数会较疫情前增加一倍。随着远距工作成为新常态,促使企业加速数位化转型,包括:建置云端资料库以便员工从外部存取资料、架构物联网让设备自动记录数据,或是利用 Zoom、Teams 等视讯软体来促进远距协作,让员工在家中进行会议或掌握工厂内的情形。这些新转变带动个人电脑的销量,也推升了云端运算的需求。 Gartner 预估,2021 年全球资料中心基础设施支出将成长 6%。 IDC 也进一步预估,未来3年内,全球产业数位化速度将加快,超过半数企业都将导入包括 5G 物联网、人工智慧等新兴技术。
这次疫情中,科技业受到较少的影响,最主要是因为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只需少数人力负责操作或监控设备,因此能在最短时间复工。疫情加上制造大国的人口红利不断消退,让劳力密集度高的传统制造业加速导入自动化设备及机器人,包括自主无人搬运车 、机械手臂、感测装置等,减少工厂内的人力配置以维持社交距离。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报告指出,今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置量较去年成长 10% 达 46.5 万台,在未来两年内将成长 26%,到 2022 年将达 58.4 万台。

智慧转型,前路仍漫长且崎岖

受到疫情的冲击,制造业加快转型的脚步,然而,业者认为,智慧工厂离大规模落地,仍有重重关卡尚待克服。业者归纳出在转型实惠面临到的四大挑战,包括:软硬体技术尚无法满足业者所需,设备无法整合,内部缺乏资讯人才、以及投资回报不确定性太高。
相较于单纯的自动化工厂,智慧工厂强调设备具有学习能力,在无人状况也能针对各种生产状作出相对应的调整。要打造这样的工厂,需要使用多种软硬体技术,包括机器视觉、人工智慧、3D 列印、物联网。然而目前技术尚无法完全满足业者所需。举例来说,一座工厂内有数万台设备、但架设于 4G 网路的物联网只能同时对接 2,000 个装置,使设备间的资讯无法顺利流通。
第二个挑战是设备整合难度高。许多业者至今仍在使用十几、二十年的老机器。这些旧设备无法连网,没有监测数据的功能,也不可能在一夕间汰换。而且,目前工业设备尚未有统一的通讯标准,使得生产线各种设备因标准不一而无法顺利沟通,导致转型失败。
第三个瓶颈是缺乏资讯人才。制造业者长年来偏重生产,轻忽资讯方面的投资及人才培育。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不佳,无法从设备收集的资料中萃取出有意义的资讯。这些企业在推动转型时,需要引进外部资讯业者来制定策略,但常因双方认知落差,导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最后一个挑战是,发展智慧工厂需要持续投入庞大的资金,且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实质效益,风险太高。 《远见杂志》曾于 2019 年针对台湾 306 家上市柜企业作过研究,制造业平均投入营收的 3.6% 于推动转型,低于整体平均值 4.1%。 《DIGITIMES》在 2020 年 3 月也针对台湾 527 家制造业者进行调查,过半数公司在过去一年内在数位化项目的投资金额甚至不到新台币 1 千万。
目前尚未有一家公司能真正打造出从前端到后端都完全不需人力的智慧工厂。更多业者在尝试转型后仍回到人工生产模式。爱迪达(Adidas)在 2020 年就黯然关闭两家设立于美国和德国的自动化工厂。公司原设想利用自动化生产及 3D 列印来取代人力,并就近服务欧美市场。可惜受限于软硬体设备的不足,工厂只能制造布料类型的鞋面与中底,无法皮制鞋面与橡胶鞋底,因此只能生产少数鞋款,加上设备维护费用高昂,经济效益远不如人工生产。
经过这次疫情,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巨大改变,数位经济将快速发展,制造业推动智慧制造转型是大势所趋。但罗马终究不是一天造成的。企业需根据自身规模、营运型态、供应链流程等因素,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策略与蓝图。业者应先全面导入数位化资讯管理,才考量智慧工厂的设立。资诚联合会计事务所曾在 2018 年作过调查,全球超过 52% 的业者尚未开始或刚开始进行数位转型,发展空间仍大。业者能否借此机会加速转型,将决定未来会乘着智慧化浪潮前进或是淹没于时代洪流中。

Related Articl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