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传递优质生活美学 - 领略顶级生活的极致品味

SUSTAINABLE FOOD SYSTEM/CHAIN/SUPPLY VERSUS CLIMATE CHANGE

永续食尚:气候变迁下如何应变?

SUSTAINABLE FOOD SYSTEM/CHAIN/SUPPLY VERSUS CLIMATE CHANGE 永续食尚:气候变迁下如何应变?

全球极端气候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的新常态时,如何吃出健康又环保的饮食文化?

Text_陈柏恺∕Kai Chen Photo_iStockphoto

2021 年 6 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me,WFP)召开记者会表示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南部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旱灾和饥荒,当地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连续四年没有下过一滴雨。

“史无前例”的农业失收

多年旱灾的累积效应已导致当地绝大部分的农地长期歉收,造成超过 100 万居民都处于严重粮食不足的状态。视察当地的专家无奈地陈述过去几个月来,许多家庭只能依靠吃仙人掌果实、野生叶子和蝗虫勉强维持生命。
根据联合国 ( United Nations ) 的推测,如果现在的情况持续到 10 月,生活在最严重的第五级「灾难性」饥荒条件下的人数可能达到 2.8 万人,而有十几万名儿童则可能面临因长期营养不良,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会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原本以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要经济活动的马达加斯加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与饥荒有关的天灾人祸。相对于非洲其他地区之前由内战频传、政府政策...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大规模饥荒,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长表示马达加斯加的饥荒是非洲和全球前所未有,第一个由全球温室效应导致当地长期干旱所引起的大饥荒。考量马达加斯加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不到全球的每年 0.01%,当地居民现在却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这似乎非常的不公平。但农业大国马达加斯加的大饥荒未来有可能在其他国家重演吗?

农业恶性循环:温室效应第二大主因

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温室效应带来的极端气候在未来只会有增无减,也会使全球食物供给更不稳定。近两年来,全球就经历了澳洲森林大火、中国河南地区和美国东部的大雨成灾、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则遭逢近 30 年来最严重的蝗害。美国今年南部和东北部诸多州也都饱受洪水泛滥之苦,但美国西部却又因为干旱几乎每年都野火频传。这些因为极端气候效应引起的天灾和反覆的新冠疫情造成近两年全球食物供给大减,联合国估计在天灾和疫情的冲击下去年全球有 7 亿至 8 亿多人饱受饥饿之苦,比疫情前增加了 15%。即便疫情在未来因为疫苗及医学上的突破能得到控制,联合国专家也预测逐年恶化的温室效倘若无法改善,全球粮食作物的供给将在未来 30 年间减少3成 。另一方面,如果世界人口数在 2050 年从目前的 79 亿增加至 100 亿人,专家预估全球粮食供给也必须增加五成才能满足因人口成长带来的大量需求。但持续以既有的生产方式大量增加农作物的栽种和农畜的饲养就能解决未来的粮食危机吗?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针对全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统计,去年农业、养殖、畜牧等粮食生产相关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了人类各项活动总排放量的 18.4%,是全球温室效应第二大主因,仅次于工业所需能源使用的排放量(24.2%)。粮食生产相关活动中,又以牲畜饲养,尤其是食用牛只和羊群的饲养占最大宗,占了人类总排放量的 5.8%,农业用肥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4.1%)则在之后。如果现有的粮食栽种和农畜的饲养方式没有改变,更大规模的增加产量只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持续恶化。而接踵而至的极端气候又会导致粮食作物的供给减少,也导致可耕作及可饲养农畜用地因气候变迁更加减少,进而造成更大的食物供给短缺,成为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耗损和浪费 : 另类的粮食危机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中有 1/3,或将近 13 亿公吨的食物在生产过程被耗损或是被消费者浪费掉,这个数字超过全世界每年谷类作物生产量(23 亿公吨)的一半。每年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各浪费掉价值 6 千 8 百亿美金和 3 千 1 百亿美金的食物。已开发国家所浪费掉的粮食(6.7亿公吨),几乎是整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食物生产量的 3 倍(2.3 亿公吨)。在台湾,根据环保署 2018 年的统计,全台厨余回收量高达 59 万公吨,将厨余桶堆叠起来高达 1 万 3 千 5 百座台北 101 大楼的高度。
食物的耗损和浪费不只使得原本就抓襟见肘的粮食供应雪上加霜,也造成温室效应更加恶化。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产生的碳排放量高达 44 亿吨,跟全球的各大国排放量相比,仅次于中国(107 亿吨)和美国(58 亿吨),甚至超过工业大国印度和俄罗斯。如何避免减少食物浪费已是全球趋势,联合国、美国以及欧盟都预计在 2030 达到减少 30% 的厨余量。台湾去年的垃圾性质分析中,厨余类含量为 21.8%,为近 10 年来最低占比。每人每日厨余产生量由 2011 年的 0.25 公斤下降到去年的 0.14 公斤,减少近 4 成,也展现国人绿色饮食习惯的养成及惜食推广的成效。

永续健康的绿色饮食

除了减少食物浪费外,一般人饮食型态的改变也是永续环保的关键。联合国农粮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进一步的定义,永续饮食在保障食物安全与营养的同时,也要在「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三大面向上取得平衡,使而达到永续发展。除了尽量增加在地食材的使用,以减少食物运输过程所消耗的能源而产生的碳足迹以外,日常食物种类的选择也对减少排碳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来说,动物性蛋白质,尤其是需要大量水源、草地、谷物饲养的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会产生排放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牛羊等反刍家畜更会在它们的消化过程产生甲烷,而甲烷的暖化潜能比二氧化碳高 21 倍。所有动植物主要蛋白质来源中,又以饲养牛只对环境的冲击最大。如果人类现有的饮食习惯依旧不变和对牛肉的需求持续增加,到 2050 年,养殖牛只所需要消耗的饲料和水每年就足以供养全球 20 多亿人口。根据统计,牛肉每 100 公克蛋白质的生产过程中就会排放 20 公斤的二氧化碳,生产鸡肉每 100 公克的蛋白质则排放 4.3 公斤的二氧化碳,鱼类饲养则只排放 3.5 公斤。
植物类蛋白质则更少,豆腐和坚果类每 100 公克的蛋白质只排放 1.6 和 0.8 公斤的二氧化碳。牛肉的生产不只产生大量温室效应气体,人类食用之后也会产生更多的气体,假使每周吃 1 到 2 次牛肉,每人一年下来会产生 604 公斤的温室气体,相当于开汽油车行驶 2 千 5 百公里的排放量。因此适度的减少动物类蛋白质,尤其是牛肉羊肉的食用,可事半功倍的减少温室效应的冲击。
健康方面,现在的社会充斥着各种精致和加工食品,过多的肉类摄取也容易导致油脂过高而衍生的各种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文明病。增加植物性食材为主的饮食习惯不但可使我们更加的健康,同时绿色永续饮食又能减少食物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伤害,如食物生产过程中对土地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大量耕种植物性食材也会对水资源带来明显的负担,尤其全球有 1/4 的人口居住在缺乏稳定供水的国家中,而近年来的极端气候又造成全球更多的干旱、热浪、野火等天灾。因此在推行绿色饮食的过程中,也必须采取其他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措施,才能够更完善地规划与推广绿色永续饮食。在各项权衡取舍之后,永续性的绿色饮食对全球温室效应的改善仍是利大于弊,也因此联合国的气候变迁纲要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中建议饮食可作为缓解全球气候变迁问题中,强而有效的策略。
在极端气候带来的天灾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新常态时,永续性的绿色饮食将是人类在餐桌上利人利己,保护地球的新食尚。

Related Articl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