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传递优质生活美学 - 领略顶级生活的极致品味

AI The Game Changer: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inance

革命性的人工智慧: 金融业的危与机?

AI The Game Changer: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Finance 革命性的人工智慧: 金融业的危与机?

银行业是 AI 的试金石,可免去重复性的工作与增强人类能力,但同时也带来许多风险。

 

Text_ 李绍廷 / Michael Lee Photo_iStockphoto、shutterstock

摩根大通( J.P. Morgan )执行长Jamie Dimon 日前将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或AI )的潜在影响与蒸汽机相提并论,并表示该行目前已招募数千名人工智能专家,开始探索部署「生成式人工智慧」 ( Generative AI )。生成式 AI 出现,不仅改变往后人类的生活方式,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渗透到金融行业的每一个角落。据 IDC 统计,2024 年全球 AI 投资达 2,350 亿美元,资讯服务、银行与零售为三个主要支出行业;银行业 2023 年在AI 的投资超过 300 亿美元,2027 年将达千亿美元。

生成式 AI 将渗透工作角落

AI 对于工作流程的帮助,主要在自动化 ( Automation ) 与增强 ( Augmentation )。据辉达 ( NVIDIA ) 统计,目前金融业 AI 应用于日常运营、风管以及行销等方面。例如银行推出内部生成式 AI,协助员工撰写文案、翻译、研究等;仿佛让员工配备一位拥有多年经验与知识的顾问。
花旗集团( Citigroup )使用AI 技术改善客户服务,开发智能聊天机器人 Citi Bot 以快速回应客户服务。 Citi Bot 会学习客户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客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互动,查询交易记录、转帐、支付等。
除了传统银行,AI 应用也渗入中央银行等机构。例如欧洲央行( ECB ) 针对数据源—超过 1,000 万家企业与政府单位—进行自动分类;并且用该技术进行银行监管。由全球央行组成的国际清算银行( BIS )也表示,AI 可辨别传统方法无法鉴别的可疑交易模式与异常状况。
未来,AI 金融助理有可能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 AI 助理透过开放银行与外部平台相互协同,将帮助人们全天候处理各种金融事务,包括自动支付账单、预算管理、设定储蓄与投资目标。花旗银行也强调,由于人类不喜欢花过多时间在银行上;随着技术日益强大,未来决胜点可能在人工智慧助理,银行品牌重要性将逐渐减弱。

人工智慧分析师

AI 应用也扩及投资领域。避险基金属业界先驱,十多年前就将演算法与深度学习应用到选股、投资组合管理与避险等。近年算力普及后,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将技术用于智能投顾( Robo Advisor ),为个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组合,并提供客户即时反馈,大幅减少财务顾问人力需求。
投资研究方面,AI 可协助分析师扩大覆盖范围,或把更多时间花在创造性发想、联络客户。例如 AI 可直接提取公司不同结构文件,自行进行整合与分析,甚至可模仿写作风格、撰写报告。除了分析传统数据,更可抓取替代数据 ( Alternative Data ),如社交媒体、卫星图像、产品价格变化、招聘讯息等,弥补传统研究无法捕捉的信号。
专家预估现有分析人员平均花费四成以上时间在数据搜集;在 AI 帮助下,可大幅节省三成时间。今年 7 月,摩根大通推出人工智慧分析师,协助员工进行写作、创意生成和文档摘要。执行长 Jamie Dimon 同时透露多数的股票避险都是透过 AI 自动完成。高盛( Goldman Sachs )和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等投资银行也正在测试,这些 AI 工具可能大幅取代初级的人类分析师。

近三分之二工作或与 AI 重叠

在 AI 逐渐渗透的同时,传统金融业工作将无可避免被调整或取代。根据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 Accenture,银行与保险业所有工作中,近三分之二与 AI 自动化或增强重叠,远高于整体行业的四成水准。
目前专家评选,未来三年内大部分工作可被自动化的职务,前三名为客服、会计与风管。未来银行业新兴的职业则为科技法遵、AI 审查与 AI 训练沟通工程师等。人类可望从重复性高的工作中解脱并转型,例如客服将专注于高度复杂案件、或服务 VIP 客户,以及协助训练 AI 系统。不过,目前研究发现短期内 AI 对劳动力市场影响仍小,但警告在 AI 更充分地融入业务后可能会出现变化。人工智慧的蓬勃发展,也可能促使科技巨头跨入金融服务。如 Amazon、Apple、Google 等,近年已开始提供金融服务。因科技巨头拥有先进的技术、强大数据资源以及庞大客户基础,未来开发个人助理将有明显优势。比尔 · 盖兹( Bill Gates )曾说:「银行服务是必须的,但银行未必是( Banking is necessary, but theㄙbank is not. )」。未来银行或许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风险与潜在问题

然而,人工智慧也不可避免带来许多风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 主席 Gary Gensler 警告,AI 可能加剧金融脆弱性,因为AI 模型可能得到了相同数据,最后会促成羊群效应( Herding Effect )。 2010 年 5 月 6 日美股发生的闪电崩盘 ( Flash Crash ),正由于高频交易和演算法 ( Algorithmic Trading )所引发。再者,目前多数研究无法证实人工智慧投资绩效可击败市场。主因为 AI 使用过去的数据训练与分析,但这些数据无法完整反映当前现实,且可能过度拟合( Overfitting )、识别出未来不一定成立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演算法交易占股市交易量约六至七成;而美国股市更高达七至八成。这些自动化、没有情绪、冷静的程式交易带来许多潜在危害,例如流动性假象( Liquidity Illusion ) —流动性是暂时的,当市场波动剧烈时,这些交易会自动撤出。市场操控风险也增加,包括洗售( Wash Trade ) 与刷单( Spoofing )行为,以及不公平市场优势—如利用大型电脑与交易所数据的近水楼台设备共置( Co-Location )优势等。
AI 也使行业痴迷于快速变化的硬数据( Hard Data ),例如股价、经济数据、企业短期的获利与营收等;而忽略了如公司管理、盈余品质、产业竞合等缓慢、模棱两可、难以量化,但长期可能影响更大的软数据( Soft Data )。由于 AI 缺乏对历史中复杂性和细微差别的理解,这种无法把握深层次含义的局限性,让 AI 无法有效处理需要高层次思考和抽象的问题。
人工智慧更可能扩大不平等。在 AI 技术应用时,规模与速度将是成功关键因素;当大型企业拥有较多数据、可投资更多超级电脑与晶片、聘请更多优秀人才同时,未来或许将走向大者恒大的结局。
此外,AI 演算法还会带来其他许多问题。例如人工幻觉( Hallucination ),指的是AI 因缺少了自我察觉,故仍会不可避免的「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编造错误与虚假资讯;部分调查显示,生成式AI 产出的摘要错误率介于3% 至8% 之间。 AI 的深伪技术 ( Deepfakes ) 也可用来制造逼真的影音,可能被用于欺诈目的。

研究显示 AI 专案失败率高达八成

美国研究机构兰德( Rand )指出, AI 专案失败率超过八成,失败率为一般资讯科技专案的两倍;如何将 AI 的巨大潜力转化为具体成果仍是巨大挑战。它提出几个根本原因: 如缺乏必要数据、缺乏足够基础设施、组织更关心技术而非实际需求、想解决的问题对于 AI 来说过于困难等。 AI 未必能大幅增加银行获利。据麦肯锡( McKinsey & Company )报告,AI 将增加全球银行业营收约2,000 亿至 3,400 亿美元之间,仅占目前全球银行收入 7 兆之 2.8% 至 4.7%。花旗报告也仅预测,2028 年 AI 将增加全球银行业 9% 或 1,700 亿美元盈余( 2023 年与 2028E 获利 1.4 兆与 1.8 兆美元)。
尽管目前银行业 AI 支出约数百亿美元,但若包含基础建设,全球银行业每年资讯科技支出高达 5,000 至 7,000 亿美元。在大量投资、潜在失败率高的情况下,最终 AI 投资回报能否如预期仍是未定之数。更有专家警告,AI 在短期内带来的经济效应可能不比智慧型手机与互联网,因为 AI 用成本高昂的技术取代产值较低的工作,与过去科技业发生的变革转型相反。

人机协同或优于完全仰赖 AI

目前人工智慧仍无法取代大脑,一个完全由 AI 驱动的决策是有风险的。 AI 通过学习大量数据来执行特定任务,而人类大脑则能够在多种情境与领域中进行思考。因此,人类对演算法最终提供的内容进行解释与查核同等重要。目前普遍认为,人机协同( Human-In-The-Loop )可发挥更大作用;当涉及到复杂或不确定情况时,系统依赖人类的干预来提供指导,可提高决策准确性和可靠性。
辉达执行长黄仁勋曾说,若以通过各类测验如律师、医学等作为标准,通用人工智慧(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最快可能在 5 年内问世。但若把标准提高到接近人类心智,则还有漫长路途。他也开玩笑说,当你娶媳妇或嫁女儿请了几百位贵宾,人工智慧也不可能帮忙你解决婚宴排位衍生的人性问题!
金融业本身拥有庞大数据,不可避免地成为 AI 技术的试金石。个人参与者若善加利用,可提升效率与深化知识;大企业也因规模效应而拥有更多优势。 AI 将提升硬数据的处理与解读效率,同时更凸显软数据背后的想像力、创造力与信念的重要性。赢家除了必须投资在运算与数据,更需创造性地制定差异化的策略或商业模式。

Related Articl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