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传递优质生活美学 - 领略顶级生活的极致品味

Historical Icon Passion & Memories

经典老车的绝代风华

Historical Icon Passion & Memories 经典老车的绝代风华

众所周知汽车的空间能载人们高速移动,但鲜少人意识到另一件事实,是它独特空间也能冻结时间,创造其专属的记忆与情感。就像 1980 年代的双 B,对台湾人来说就像个尘封的时空胶囊,把当时的成就与地位观感凝固其中。这是经典老车,永远无可取代的魅力!

Text_James Photo_Volkswagen、mini、Mercedes Benz、BMW

不论是新台币几百万的德国豪华房车、一千万的德国义大利超级跑车,或是三千万的英国顶级豪华大车,都足以衬托你在当下的成就以及极致的生活品味。不过,生活有时不免有些遗憾,例如用再高贵的代价,都难买到孩提时代坐在父母所驾驶的车上的那种感觉。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复杂的回忆,一种混着安全感,更期待自己赶快长大,希望早有一日,也要坐上那个神气驾驶座上的想像。
这是成长的滋味,也是一旦过去就无法重复,属于一个特定阶段的时代记忆。
也正因为这种带着一点淡淡感伤的回忆,让那股留存在空间里的情感,随着当时生产的汽车一同传承下来,让老车对许多人来说不只是个古董或是交通工具,更有一种说不出且无可代替的温暖。
不过,先把情感摆一边,从现在观点来看老车,还存在另一层特殊魅力。翻开 30 年前,也就是 1990 年代之前的老车设计,有几个明显特征是眼前的汽车所没有的。首先,尽管当时在同一个汽车品牌中,也有不同车型定位,但所谓的「家族风格」没有像现在这么明显,不同功能取向车款长相各异其趣,不像现在相同品牌几乎都是同一张脸,差异几乎只剩尺码大小而已。另外,1990 年代也是汽车数位科技萌芽的年代,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的汽车,从电气仪表开关按钮,到动力煞车等底盘控制,绝大多数仍采机械式或类比讯号控制,例如 ABS 煞车辅助系统导入于 1970 年代,动态稳定与循迹控制系统则是 1980 年代末期才逐步在高级车上出现。在这之前的汽车,虽没有现代数位系统的多功能,但更多出了设计与结构美感、更单纯的机械感,以及更简易的障碍排除。
老车的定义,从现在眼光看,尽管过往时间在眼前很容易被压缩,但是不同年代的汽车产品,往往反映了不同的时代价值。例如 VW 老金龟 Beetle,在老费迪南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博士的构想下,采用圆弧形车身、气冷后置引擎设计,就有很大成分考虑到其不需水箱机构简易,得以禁得起正面撞击,以及很容易做到车身结构强度最佳化等适合战时用车的需求。而老 Mini 的推出年代,则是为了面对能源危机,让年轻人买得起车,所以一切从简的时空背景。如今,要感受一个时代气氛,很难找到比坐在当年所设计的汽车驾驶座上,亲身驾驭这些机器,感受那种时代气氛更好的方法了。
换句话说,一辆恰如其分的经典老车,不多不少刚好可以承载的,不仅是特定年代的工艺美感,更能化身时空胶囊,记录那青春岁月里的情感与想望。也正是这些原因,让许多车库即使已经停放多辆千万级豪车,却也总会摆放几辆经典老车。

大时代的经典品味 Volkswagen Beetle ( 1938~2003 )

时局变动的 1934 年, 费迪南保时捷( Ferdinand Porsche )博士接到当时德国总理希特勒委托,设计一辆便宜好用的国民车,必需符合 5 项特色:便宜,最终车价不能高于当年 1,000 马克(约 250 美元)。冬天车子必需能解决水箱结冰问题,所以最好是气冷式引擎。速度必需可在当时准备新建的高速公路上奔驰,也就是时速必需可在 100km/h 速度巡航。平均油耗至少每公升 14.3 公里。要能载全家 4 到 5 人的标准车室。不难想像,在当年这是多么严苛的工程挑战,不过对汽车充满狂热的老保时捷博士,接受了这项设计委托,1936 年 10 月,3 辆原型车被设计出来,并由 Benz 负责打造另外 30 辆原型车,这就是最早的金龟车祖先,被称为「国民车 30 系列」。
经过约 200 万公里在各种天候、路况实际路试,高速公路平均时速 98km/h,乡间道路则是 82.2Km/h 巡航速度,金龟车的优异性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不过当时该车的名字不叫 Beetle,而是 KdF ( Kra Durch Freude,从欢喜中产生的力量)。后来出口到美国,美国人看它长得像极甲壳虫,才为它取名 Beetle。从二次大战到 2003 年整整超过半世纪,从德国狼堡生产线到最后一个墨西哥工厂正式熄灯前,金龟车共生产约 2,200 万辆,不难想见其中版本多么复杂。大致说来,台湾金龟车友透过不同年代外观差异,以老龟、小龟、中龟、大龟等称呼进行划分。
老龟,从战后到 1966 年,这个年代金龟车的青蛙眼头灯,是顺着车头钣件弧线稍微倾斜躺着,因为制造年份最早,所以就被称为老龟。小龟是指 1967 年以后的大灯,都改成像同年代 Porsche 911 那样的垂直圆灯,看起来比较动感,也较有精神,这个阶段的金龟车便被称为小龟。而中龟,即是 1970 年代初期的金龟车,前挡风玻璃几乎为全平面,大家惯称为中龟。这个阶段的麦花臣前悬吊,也加装了圈状弹簧,所谓的超级金龟车,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大龟则是指 1973 年后,挡风玻璃改为弧面,也被惯称为大龟。
其实除了基本四种「龟」的分类,数不清的机件进化与车身比例的新设计,一直默默在金龟车身上发生着,其中包括引擎排气量,也从早期的 900cc、986cc,到战后小改成 993cc,随后又不断扩缸到 1,052cc、1,200cc、1,300cc、1,500cc, 到 1970 年代的金龟车,最大排气量已经改成 1,600cc 引擎了。
从 1950 到 1960 年代,金龟车在全世界获得无数的肯定。不过 1960 年代末经济危机,全世界重新燃起对经济耐用小车的需求,日本车乘机崛起,他们重新诠释经济小车的定义,不再是后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老派金龟车,而是新潮的水冷引擎、前置引擎前轮驱动设计。低价的新挑战者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侵蚀金龟车的庞大市场,所以 Volkswagen 也被逼得重新调整国民小车的设计,除不断改款金龟车外,从 1970 年代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的 Golf,到 1990 年代新金龟( New Beetle )。这辆车虽仍坚持金龟车外观造型,但骨子已经改成当时四代 Golf 前置引擎前轮驱动底盘。这也是为什么金龟车在 1970 年代之后变化逐渐减少,毕竟市场主力已逐渐被其他新进车款取代,但无论如何,它的经典造型已经深植人心,而且永远都没有其他车款可以取代其地位。

迷你传奇魅力不减 mini ( 1959~2000 )

「很英国」、「可爱又俐落」、「鲜艳多变」、「个性化」等,想到 mini,不管款式新旧,总有用不完的词汇来描述对它的丰富感受(实际上 2,000 年前的纯英国血统 mini,以小写 m 为名称,而之后德国人接管的新 Mini,因为尺码、豪华度都与先前世代不同,所以用大写 M 为名称开头)。这么多年来,mini 的外型几乎没变过,一辆车当从小看到大都没什么改变,不管是否拥有过,想对它没感觉恐怕都很难。所以 mini 从 1960 年代诞生,至 1980 年代后,已逐渐成为十足代表英国品味的流行符号。
这个 mini 传奇,以半世纪历史眼光看来,更像是场有趣的误会,因为当年这辆小车诞生,既非为品味也不是为流行;当年,它完全是一辆堪称不择手段,只为降低成本的产品。
1956 年的苏伊世运河危机与战事,让英国社会陷入经济萧条的焦虑里,这也促成了 mini 一开始就是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想法。当时英国汽车公司( BMC )的 Alec Issigonis 衔命设计这辆车,目标是创作一辆外型尽可能小、重量尽可能轻、油耗尽可能省,但车室空间又得尽可能大、尽可能实用的小车。于是 1957 年第一代 mini 原型车诞生,不仅使用小排气量横置引擎,甚至水箱都不是放在车头正前方,而是塞在左侧!这不仅让 mini 有个不可思议的短车头,也连带造成散热不良的恶梦。同时为节省空间,四速变速箱也与引擎油底壳整合一起。至于它的前轮驱动底盘,在避震器部分也费尽巧思,放弃占较大空间的弹簧油压,改用体积较小、也较便宜的橡胶垫片。
这些改变机械结构而省下的空间,让 mini 的「小车大空间」原则成为可能,当然也造就其独特的外观造型。另一方面为生产组装方便以及降低成本,早期 mini 除使用外推式车窗、轮弧采塑胶材质外,连车门都是以最简单的外露式门轴与车身衔接。而这些充满时代感的设计,相当有趣地在逐渐富裕的 1980 年代以后,成为英国汽车界「古典品味」的最佳象征!
另一个因为历史演进而成为经典的巧合,则是老 mini 为极大化内在空间,以及解决小车因轴距太短,造成难解的行驶稳定性问题,因此设计师将 4 个轮子尽可能推向车身的四个角落,搭配廉价的避震器,让这辆小车驾驶起来并不舒服。不过 20 多年之后,当大家厌倦那些不断追求舒适,却不显个性的新车时,mini 这种粗糙原始的驾驶感,却意外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 Go-Kart 赛车等级的「操控感」。
老 mini 就是这么一连串偶然,加上极尽所能精简配备的一辆廉价小车,所以连当年的车厂都评估很难透过卖车赚钱,因此,像后照镜、收音机、安全带等配备,都是后来因为 mini 越卖越多(从 1959 至 2000 年间,老 mini 总共卖出约 538 万辆),有利可图才逐渐被开发。大家竞相开发 mini 套件的结果,也在后来个性化诉求的年代里,造就出一个多元的 mini 文化。

BMW 五系列 E28 ( 1981~1988 )

若说双 B 在 1980 年代台湾社会的崇高江湖地位,一是 Benz W123 车系,那么另一毫无疑问就是 E28 车系的 BMW 五系列。这辆车以 BMW 最经典的四眼鲨鱼车头造型,以及优异的操控性能,在当时不仅是家喻户晓的高性能跑房车,驾驶者导向的中空台设计,更彰显出尊贵自我个性,代表着一种个性化 、积极进取的成功价值。
其实 BMW 车系引进台湾的历史相当早,目前至少可追溯 1972 年 E12 车系的 BMW 五系列就已经引进台湾,到 1981 年正式由 E28 车系取代,当时入门的 520i 采用 BMW 最具代表的 125 匹马力直六缸自然进气引擎,不仅爆发力优异,搭配扎实底盘的操控更是有口皆碑。在那个民风不甚开放的年代,也因为这辆跑房车的优异性能,以讹传讹地建立起「江湖兄弟都开米拎」的印象,后来连国道警车也都因为看中其操控性能,而采用 BMW 五系列为警车。如此层层叠叠打造出的品牌形象,更让 BMW 五系列成为豪华速度代名词,也奠定了 E28 五系列无可取代的品牌与性能价值。
目前收藏界最炙手可热的经典 E28,属于 1987 年产品末期引进的精装特仕车,也就是俗称的霹雳五号,这批车采雾黑外观饰条、BBS 铝圈、跑车方向盘与绒布面座椅,让本就动感的外观更显深邃魅力。

Mercedes-Benz W123 车系 E-Class ( 1976~1986 )

完美的几何比例、扎实的钣件与耐用的机械设计,再加上代表着豪华的横栅「猪鼻头」水箱罩。这辆 W123 车系的 E-Class 在其产品周期内,以高达 270 万辆的生产数字,成为至今仍然是后无来者的「史上最成功 E-Class 」,毫无疑问,也藉由它庞大的生产记录,让它在整个 1980 年代,无论是在台湾,或是全球其他市场,都足以是财富与成功的代名词!
在台湾,尽管 W123 车系早在 1976 年问世,不过因为当时的进口车管制政策,所以直到 1979 年才正式引进这辆经典 Benz。巧的是这年的台湾并不平静,除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外,更惨的是再碰上中美断交,普遍不安的社会情绪,引发第一波台湾菁英阶层移民潮。所以刚上市的 W123 车系流年不利,1980 年甚至暂停进口,隔年才又重新引进。进入 1980 年代的台湾社会也逐步稳定,这辆豪华房车的优异品质总算开始被看到,也逐步成为整个 1980 年代台湾社会「功成名就」的代名词之一。
就像劳斯莱斯的至高品牌价值,随着大英国协政治权力而分布到全世界。 W123 因为精良的设计、扎实的结构、耐用的品质,加上庞大的生产数字,打从车系诞生就在国际上备受好评,许多配备现在看来可能没什么,但在 1980 年初期可都代表着是最豪华先进的配备,例如 ABS 防锁死煞车、动力方向盘、四速自排或五速手排变速箱、电动天窗、自动空调、车内预热与加热座椅等。极佳的口碑让这辆车在欧美即使行驶了 50 万,甚至百万公里之后,又再被转卖到第三世界国家,而这辆车也不负期待,持续在这些落后国家的颠颇路面上忠实地奔驰。所以基本上我们可以说,Benz 作为高级车的全球品牌形象,在上个世纪末期堪称如日中天,而这其中一半以上的江山,就是靠 W123 E-Class 所打下。

在台湾,因为这块土地的独特政治经济背景,所以若要说起经典老车风华,绝对不能遗落的就是 1980 年代,因为进口车管制逐步开放,刚进入台湾不久,就成为产业新富阶层成就代名词的双 B(Mercedes-Benz与BMW)!遥想那个台湾还在戒严的 1980 年代,台湾也逐步进入全球代工供应链,小型家庭代工厂开始盛行,一批批中南部小孩到台北当学徒,在这个年代凭着苦干实干建立代工厂,撑起台湾经济奇迹的第一片天。这样的背景,创造出双 B 品牌,各拥有台语「面鲁(Benz)」与「米拎(BMW)」的在地化品牌称号,再再显示它们在台湾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Related Articl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