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传递优质生活美学 - 领略顶级生活的极致品味

OPEN BANKING: THE NEXT GIANT WAVE OF DIGITAL SHAKE-UP

开放银行:下一波数位大浪潮

OPEN BANKING: THE NEXT GIANT WAVE OF DIGITAL SHAKE-UP 开放银行:下一波数位大浪潮

开放银行的出现,将逐步打破现有银行服务模式;未来银行或许不再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服务或行为!

Text_李绍廷/Michael Lee Photo_iStockphoto

试想若有一天,不再需要繁复的登录每一家网路银行,第三方手机 App 帮你整合了各家银行的存款余额、汇款纪录与投资等帐户资讯,可以直接指定帐户汇款给他人或转换外币。 App 也提供金流纪录,不仅有自动记帐功能,甚至可以帮你规划消费;每月若固定有消费保养品或化妆品纪录,系统将推荐当前网购平台的促销活动,甚至帮你选好合适的信用卡。每月领薪水时,系统会提醒可从事定存、基金或股票等投资;若想投资股票,可立刻比较目前市面上各家券商手续费。尽管没有券商户头也无仿,App 透过电子凭证串接,不需要重复开户就可连接券商的下单软体进行投资。
以上情景并非空穴来风,甚至部分已经是进行式;随着全球开放资料(Open Data)与数据科技(Data Technology)的浪潮兴起,「开放银行 Open Banking」的时代也即将来临!

什么是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的滥觞源自英国与欧盟,由于发现当地零售金融市场有许多问题,包括银行收费复杂且不透明、转换成本高、商品选择有限等。以英国为例,前四大银行占了当地活期帐户的八成,且用户转换率仅 3%。银行主管机关希望能协助消费者取得金融自主权,并引进新业者以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故提出开放银行概念。开放银行了打破现有客户与银行间封闭的服务模式,将资讯自主权交还给客户。在取得客户同意的前提下,银行将客户资料和金融数据与第三方服务商(Third-Party Service Provider, TSP)共享,透过应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等科技,以数据共享、分析回馈等方式促进金融创新,同时提升消费者体验。第三方平台包括提供食衣住行的平台如 Uber、Airbnb 与网购平台等,或是整合各家银行资讯的 TSP 金融服务业者。
RAPID 企业帐户即时管理系统,星展银行开放 API 让企业自行串接取得银行交易资讯。企业不再需要登入网银,即可透过内部财务或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串接 API,过去原本以「日」为单位的金流交易缩短至以「分」为单位。例如 DBS 管理系统整理企业银行帐户与交易资料,大幅减少对帐与文书作业成本;企业也可透过内部系统即时转帐与换汇,节省收付款时间成本。
并非只有大型银行受惠于开放 API,新创的网路银行也透过新商业模式与开放 API 快速成长。例如英国纯网银 Monzo 于 2017 年取得银行执照,目前估值约 20 亿英镑;在英国拥近 300 万用户,2019 年 6 月宣布将进军美国市场。 Monzo 专注于发展活期存款业务,所有的银行服务都在手机上完成,提供客户免费开户、海外刷卡免手续费、自动记帐与拆帐等功能。至于投资、贷款等服务则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价格透明化的商业模式。

开放银行的发展与案例

目前国际上以英国、欧盟、澳洲、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制度较成熟。英国、澳洲与欧盟等地属于由上而下监管驱动型;主管机关订有专法,强制银行开放API资讯与第三方共享。例如想要存取资料的英国 TSP 业者,必须向英国金融行为监理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 提出申请,并经过查核与认证,才得以取得银行与客户资料。而香港与新加坡则采由下而上的自律模式,由业者与监管机关共商开放范围与时程。由银行自行挑选合作的业者,但银行须负责审视业者资安。
当前较为成功的开放银行案例,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TSP的金融科技业者,知名案例如英国 Fintech 业者 Bud,透过连结各银行 API,提供消费者整合性的金融平台;另一类为单一银行自行建立 API 生态系,透过多样化的异业结盟,强化消费者体验。
成立于 2015 年的 Bud,整合了 80 多家金融机构的开户、存贷款、保险、财管甚至买房等一站购足服务,并提供比价功能。目前英国超过 90% 活期存款帐户可与 Bud 对接;只要经过客户同意,Bud 可协助使用者整合各家银行帐户。另透过数据分析,协助使用者将消费分门别类,提醒消费者缴费;并依据薪资追縱每月结余。 2019 年 2 月完成 2,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者包含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与澳盛银行(ANZ)等大型银行。
亚洲地区开放API较积极的当属新加坡星展银行(DBS Bank),于 2017 年推出最大的 API 开发平台 DBSDevelopers,目前已上架超过 150 种不同 API,可以转帐、叫车、订餐、浏览待出售房屋、买卖中古车、订饭店、买机票、即时支付等。如客户有买房需求,星展银透过对接第三方房地产交易平台;客户在线上搜寻物件,银行也可根据客户收入水准、信用纪录等数据,即时提供精准的房贷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DBS 也推出 IDEAL RAPID 企业帐户即时管理系统,星展银行开放 API 让企业自行串接取得银行交易资讯。企业不再需要登入网银,即可透过内部财务或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串接 API,过去原本以「日」为单位的金流交易缩短至以「分」为单位。例如 DBS 管理系统整理企业银行帐户与交易资料,大幅减少对帐与文书作业成本;企业也可透过内部系统即时转帐与换汇,节省收付款时间成本。
并非只有大型银行受惠于开放 API,新创的网路银行也透过新商业模式与开放 API 快速成长。例如英国纯网银 Monzo 于 2017 年取得银行执照,目前估值约 20 亿英镑;在英国拥近 300 万用户,2019 年 6 月宣布将进军美国市场。 Monzo 专注于发展活期存款业务,所有的银行服务都在手机上完成,提供客户免费开户、海外刷卡免手续费、自动记帐与拆帐等功能。至于投资、贷款等服务则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价格透明化的商业模式。

开放银行的影响与隐忧

被誉为金融创新教父的 Brett King 曾说,未来银行不再只是一个「场所」,而是一种「行为」。在银行开放资料的同时,银行可将内部数据商品化以创造收入,或许透过直接收费、利润分享或数据互补等模式贩售。然而,开放银行带来透明化订价与减少银行间转换成本,无疑将降低银行中介化角色,也提高产业竞争压力;开放银行等于将大小银行一起拉回起跑点,未来须透过异业合作深化创新与强化消费者体验才有可能胜出。在英国或澳洲等强制开放的地区,大型银行的规模优势弱化,将面对更多创新商业模式的挑战者银行(Challenger Bank)与第三方 Fintech 整合系统业者。
但在香港、新加坡或台湾等未强制开放地区,大型银行或许将自行投资并寻找强有力的 TSP 自建生态系。对于小型的第三方业者来说,如何让银行有足够诱因开放其客户资料将是极需解决的问题。 TSP 须强化数据分析能力,将银行的数据「加值」后反馈给银行,才能达到双向互惠的效果。
开放银行带来的便利性无疑对消费者而言是一大胜利,但若资讯安全与隐私权未做到位,消费者主动开放资料的诱因将下降。此外,由于各国个资法强度不一,加上近年强调资料在地化(Data Localization),企业搜集、处理或利用该国居民的相关资料,必须存放于该国境内;部分国家甚至设立专法强制,故未来跨区域的开放银行诞生实属不易。
开放银行犹如 1990 年全球兴起的电信自由化,在固网服务如市内电话、有线电视与网路等开放竞争下,市场不再由少数玩家垄断。因此,费率的调整成为趋势,固网业者也必须提供更优质与整合性服务以吸引消费者;市内网路与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因此大幅上升,消费者成为最大赢家。自由竞争也带来演化与创新,如 2003 年开发的 Skype 通讯软体,利用宽频直接替代了固网业者的国际电话业务;仅花 6 年时间,全球国际电话市占率即达到 12%!
马云曾说人类已从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走向 DT(Data Technology)时代。 IT 时代是管理资讯与数据,DT 时代则是让数据服务大众、创造生产力。开放银行正踏着开放资料与数据科技的浪潮而来,也将带来金融游戏规则革命性的改变(Revolutionary Game Changer);未来银行将不再独占银行业务,新进者将努力抢占银行业务。未来银行业的样貌为何?或许正如 Bill Gates 所形容:银行业是必需的,但银行不是(Banking is necessary; Banks are not!)。

应用程式介面(API):应用程式介面是一组可供外部人员开发应用软体的函数库。当第三方与软体公司合作时,第三方开发人员不需要了解该软体程式如何运作,便可透过软体公司提供的 API 进行衍生开发。例如 Bloomberg 新闻可透过 WhatsApp 的 API,立刻转发给同事或群组的 WhatsApp 帐号。

Related Articl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