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來自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卻從未聽說過聖胡安群島( San Juan Islands ),直到 20 多歲時搬到紐約,認識了亞歷克斯(也就是我現在的丈夫),他就在奧卡斯長大。說來很不好意思,但我得「假裝」知道他那似乎像個外國地名的出生地──在沒有 Google 的年代,我花了好幾個星期才搞明白,聖胡安並不是加勒比的某個島國,而是一個群島,由 175 座森林密布的多岩小島組成,位於華盛頓州與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島之間分界的薩利希海( Salish Sea )上。(其中 4 座島可搭渡輪前往,而奧卡斯是最大的一座。)
亞歷克斯曾跟我述說島上的生活,說他那一班只有 35 個畢業生,平常是搭渡輪去跟對手比賽籃球,更不用說放學後去駕帆船、遠足與釣魚了──那裡沒有商場也沒有 7-Eleven 便利商店。但直到幾年後我去了那裡,才終於明白這座島究竟有多小,多麼「化外」,或者他的童年生活有多像《與森林共舞》( The Jungle Book )的毛格利( Mowgli-Esque )──你花 35 分鐘就可以從這座 M 形島西邊的鹿港( Deer Harbor )開到最東邊的母鹿灣( Doe Bay ),距離只有 20 英里。亞歷克斯的家在東邊,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這裡,一片山林茂密的地方,長滿花旗松(北美黃杉)以及高大的雪松。
這裡有最佳的健行路線,還有清澈的淡水湖,冬天可以釣魚,夏天可以從崖壁跳水游泳。(後者也是亞歷克斯為我們紐約來的朋友所介紹的成年禮活動──他們來島上參加我們的婚禮,結果在婚禮前一小時,連新郎與司儀都跑去跳水了。)島的中央主要是一片牧場,羊群與馬匹在上面愉快地吃草,而島的西邊比較乾燥多岩,植物比較矮,略似地中海的感覺。在我看來,這裡最漂亮的地方是著名的「四風西行夏令營」( Four Winds Westward Ho )。
這座頗有復古風範的帆船訓練營於 1920 年代就在這裡了。誰都可以把小孩送過來,就像我們一樣,不過令我們女兒不樂的是,這裡的女孩仍然穿燈籠褲與過膝長裙。除了多了幾家餐廳,以及立式划槳的引進之外,奧卡斯島看起來仍跟我二十年前初來時差不多。沒有交通號誌、連鎖店或高樓大廈,這座島似乎一個多世紀都沒有改變。沿海的薩利希部落( Salish Tribes )是聖胡安史上最早的居民,他們視奧卡斯島為聖地。島上有一區叫做「草莓樹角」( Madrona Point ),岩石外露的荒野,樹皮泛紅、枝幹扭曲的草莓樹長得伸到水裡,只有倫美( Lummi )族的成員才可進入。奧卡斯的第一批白人殖民者,是於 1850 年中期由哈德遜灣公司派來獵捕黑尾鹿的人,他們一看到這座島就知道是好地方,於是決定留下來,與本地倫美族女子結婚,成為定居者,不再回溫哥華島。
吸引名人的避世生活
在 1960 與 70 年代,一些藝術家、有機栽作農民,以及其他追求純樸烏托邦的理想主義者會到這裡來。例如我的婆家人在 1980 年代從奧勒岡州搬到奧卡斯,接手經營本地報社,見識過各式各樣的移居者,包括藍慕沙啟蒙學院( Ramtha’s School of Enlightenment )的心靈修習徒眾。他們的領導人 JZ Knight 據稱能夠與 3 萬 5 千歲的賢者藍慕沙相通,而藍慕沙的劍應該就埋在憲法山( Mount Constitution )的某處;還有來自好萊塢的名人,例如製片人李察.唐納( Richard Donner ,知名作品包括《七寶奇謀》與《致命武器》);戶外活動品牌大亨如衝浪板與雙軌帆船設計者霍巴特.奧爾特( Hobart Alter ),以及歐克利太陽眼鏡公司( Oakley )創辦人吉姆.賈姆德( Jim Jannard )。
在 1990 年代,比爾.蓋茲( Bill Gates )在附近的肖島( Shaw )置下房地產,保羅.艾倫( Paul Allen )則是選在羅培茲島( Lopez ),兩者看中的都是美麗且富而不顯的樑木建築。 2008 年的金融危機之後,一波年輕的企業家、藝術家與農民又搬到奧卡斯島來追求熱情,這裡沒有大城市的高風險高租金,也沒有競爭。但不管這些居民是何時遷來,他們在此流連都是為了類似的理由:這座島擁有讓人心動的自然之美──對於這裡美景的陶然效果,甚至還出現一個令人拜服的詞彙:奧卡斯高潮( Orcasm )──以及近乎原始的人類生活步調。